一、什么是赚钱的电影?
大部分电影人需要理清这三个观念:赚钱电影未必是口碑好的电影,未必是票房高的电影,未必是在中国不赚钱的电影,明白这三点是把电影当生意的人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出发点。
首先,把电影做成生意,就应该遵循电影的商业属性,按照产品的规律设计它,除非你想做一个好口碑的电影,做一部电影史上经典的电影,很多时候大家做电影总是被电影的艺术属性所吸引,有太多的期待,偏离了方向。
其次,电影会给人一种假象,大部分人以为这个电影票房很差就赚不到钱。
贾樟柯的电影虽然在国内票房不理想,但他在国外是最赚钱的中国导演。
电影有一个相当长的周期,不是固定在上映档期这么短的时间;不局限于中国空间,而是世界空间;拥有多种形态,当中包括DVD版权,VOD版权,甚至在国外有更细分的版权,在电视台播映一次的版权,在某个回顾展播放一次的版权,所有收入累积超过成本才是赚钱的电影。
二、电影有哪些赚钱方式
电影有两种属性:
1、娱乐属性,体现影院票房,各种回收渠道版权上;
2、媒介属性,电影作为覆盖很多人的一个产品其实是一个媒介,像一份报纸或一份杂志,有广告效应,捧艺人的效应。
了解电影赚钱的方式,让你开始做一部电影时会从不同角度设想这部电影兼顾不同利益,如果一部电影能产生广告利益,兼顾后期产品的销售利益,能植入自己的艺人,同时又是一部好的娱乐产品,这样的产品生产出来比单一依靠票房好的多。
三、电影的整合营销
电影整合营销从概念上来说,就是用不同媒介手段对不同观众传递多元价值,电影整合营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电影有艺术属性,艺术属性是通过不同方式的解构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的。
营销的工作是根据观众最大化的原则重新建构一部电影的表达体系,我们要忘记这部电影是什么,考虑怎么把这部电影传递给观众时是观众最大化的电影,背离电影本体的,事实上我们通过宣传的手段重新造了一部电影。
我先做了五年制作,五年营销,2015年下半年回到制作领域,我忽然意识到电影营销概念本质上是制片理念,脱离电影本体的营销走不远。你会发现靠营销强推的电影第一周票房很好,第二周断崖式下跌,这几年很多商业电影都是这样趋势的。如果第一周有自媒体澄清真实的情况,第二周真相就会暴露出来,电影营销概念变成制片理念就会利益最大化。
四、如何选题材
当电影营销成为制片理念,第一个起点就是从市场角度思考选什么样的题材。
1、选题材时,从高概念入手是最简单的方法;
国内在这一块其实有特别多的案例,国为中国的神话,民间传说有特别多的宝库。从早期《画皮》的成功,到钟《天师钟馗》再到最近的西游题材,其实都是借助高概念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构一个故事,观众就容易接受它。
这两年的春节档基本都是高概念神话故事的天下。春节档有一个特点,传统大众媒体是失灵的,观众不需要外界传播就能识别电影的消费价值,《三打白骨精》,《新少林寺》都借助高概念的特点让观众一眼决定看这部电影。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典型的高概念影片
高概念电影的营销成本大大降低,不论在融资还是后期营销时会少费口舌,这几年IP为什么会炒得这么热?因为有观众基础。你跟投资方沟通时,投资商容易判断它的价值,愿意投资成功的IP。
高概念电影产品有特别明显的特征,高概念是对故事风格的总结,它当中隐含一个简洁的叙事,所有神话故事都是高概念电影。比如英雄的成长,拯救,自我救赎,善恶对立,把灵魂卖给魔鬼,这些都是高概念主题,像《指环王》,《哈利波特》系列是因为有一个高概念主题才成为一部高概念电影。
2、从市场空缺点入手;
市场空缺点有几个层面,1诉求情感空缺点:《闺蜜》讲同性友谊,《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讲大学怀旧友情, 《新娘大作战》以结婚事件作为点,如果你能找到情感交流点入手,观众很容易出你的识别价值。
《同桌的你》主打校园怀旧情怀
3、看社会新闻;
现在从小说中找题材已经是常见的手段,其实社会新闻里有很多可以改编成电影的,看社会新闻并不是看热闹,一定要注意哪些新闻能成为电影素材。
接下来我们看一条新闻,你就会发现这里有成为电影的元素。
这个新闻标题叫“家境殷实的三姐妹到重庆自驾游突发奇想偷商场”。看标题就知道包括非常重要的几个元素,有人物,人物背景,人物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说这里面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家境殷实和偷这个行为之间的戏剧冲突。
一个好的新闻适合改编成电影必须包括这些元素:
1、人物要有基本的背景,2、时间要有从前到后的起承转合的完整性,3、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4、从特种行业入手。之前成功的案例也特别多,电视剧也有行业剧,电影领域对特种行业领域开发并不多,市场空间还挺大的。
《玩命速递》就是一部把快递行业和动作结合起来的影片
5、从电视台里综艺节目,纪录片、专题里找素材。很多法制栏目,非诚勿扰里有好多比电影还精彩的故事,基本上你会发现编剧编出来的故事没有比真实故事有电影感的, 网络新闻 各种栏目里找素材是我们选题材的重要渠道。
选题材时一定要注意好的题材一定是最简单的一句话故事,一句话里肯定蕴藏了特别强的人物关系,戏剧冲突,就像刚才新闻标题,未来你跟观众沟通时,未来观众知道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在哪儿,一个厨子的故事没什么吸引力,但一群曾是特种兵的厨子的故事肯定有吸引力的,一群曾是特种兵的厨子改变战争格局的故事肯定值得投资。
还有一点,故事的情感价值一定是主流的,因为给大众看的电影一定要符合大众的情感价值,比如《亲爱的》,《失孤》等都是有主流的情感价值在里头,如果你想描写小众的情感价值,比如描述两个残疾人之间的爱,描述某个人对某种爱好特殊的迷恋,观众一定是小众的。
从目前市场来看,喜剧、爱情、动作、悬疑是四大主流类型,但这几种类型不是所有人都能拍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拿喜剧片来说,中国观众判断喜剧类型时就是看演员,如果一部片子里有徐峥黄渤王宝强甚至陈赫包贝尔这些喜剧符号演员,观众就知道是喜剧,但如果用不是那么喜剧符号的演员,就算你拍得再好,观众也会当作是闹剧,所以要用喜剧演员做喜剧,这是喜剧片最重要的前提。
喜剧片对喜剧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爱情片其实现在基本都成奇情片了,因为生活中的爱情大家是不愿意看的,所以爱情片都有一个奇情故事包装,用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包装一个正常的爱情观。爱情观对于大演员的要求特别高,因为爱情片并不是一个产生高票房的片种,它只有跟大演员结合才能有创造票房奇迹的可能。
即使是魔幻故事,爱情观也一定要正常。
动作片对动作指导的要求特别高,如果你要拍动作片,上来先搞定动作指导,有时动作指导在一部动作片里的价值比导演本身都要高,如果没有找一个合适的动作指导,你的动作片是不能成立的。
悬疑惊悚片其实是两个片种:悬疑片更强调心理层面,惊悚片更强调感官层面。近年来市场上又出现了新的类型烧脑片,事实上是把相对大的演员阵容和悬疑片结合起来,让大演员吸引你看烧脑的设计,如果没有大演员,悬疑片容易成为宣传噱头,也很容易走到感官层面变成惊悚片。
惊悚片这两年在国内基本被中低成本投资者玩坏了,以前破千万很容易,现在即使《床下有人》拍到3了,破千万都很难,现在院线经理都知道惊悚片是什么来路,从市场投资和市场销售角度都不看好惊悚片,这两年一直在走下坡路,网络大电影反而为惊悚片提供新的渠道。
还有一种强视听性的片子,故事简单,主要靠视听表达赢得观众。像《敢死队》这样的片子 故事简单粗暴,在视听上异常丰富,强视听的片子通常对制作要求特别高,要求所有场面,动作达到视听极限。
五、如何起个好片名
起名的五种方法:
叙事:片名讲故事,比如《一个人的武林》《建国大业》,一看就基本知道这个片子讲什么故事了;
写意:爱情片喜欢用这种方法,像《洛丽塔》在香港翻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比一个小女孩的名字生动多了;
建构视觉描述:一般大的动作片都是这种方法,有视觉感的片子比如《杀出个黎明》《让子弹飞》;
借用:建构在另一个片子的起点上,最典型的就是《西游降魔篇》
寓意:《无间道》《猛龙》《困兽》等。
一个好的片名是这几种方法的结合,既能叙事又能写意又带有视觉感,这样的片名可遇不可求,需要特别精心的创造。
最近上映的影片在名字上挺吃亏的,一部叫《有一天我们会飞》,另外一部香港影片,在内地改得非常文艺,看了片名之后给人一种非常平庸的感觉;还有一部叫《我不是王毛》,片名里带人名要慎用,除非是传记片。
片名慎用人名,除非是传记片
我曾经操盘过一部陈赫主演的电影,取名时有特别大的争议,后来反响也不算太好,本来我坚持叫《恋爱成功指南》,因为《恋爱成功指南》很明显告诉大家这个故事提供恋爱建议,但最后另外的建议占了上风,改成了《一路向前》,以后你们的片子一定要准确传达出类型来。
起片名一定要谨慎,要考虑到有没有表达出这个影片的类型,有没有传达出故事来,甚至要考虑这几个字写出来放在海报上好不好看,太复杂的字形不适合作为片名的,不要有笔划太多的字,字的笔划最少最好。
六、演员架构是个营销策略
演员架构是营销策略,演员阵容构成整体卖相。
《画皮1》在营销上用了一个点:主创全部由香港所有制作工会主席构成,导演是导演协会的会长,美术师是美术协会,剪辑是剪辑协会的会长,组成豪华阵容。演员和主创不是合不合适那么简单,它会给观众传达出整体卖相,甚至有时这个卖相会创造在观众和未来院线经理,版权采购人心里的定价机制。
《闺蜜》模仿《小时代》做了一个相似演员的组合
对于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巧妙的演员组合可以提升产品在观众心里的价值。在六七年前,我做了一部低成本电影,用了中、港、台、马来西亚多地演员的组合,那个片子看上去像远远超出成本的感觉,后来版权销售创造了不错的成绩。
对中低成本片子来说,要考虑到未来销售的地域性,不要全用过于本土的演员,如果一个全大陆演员的架构,香港台湾不会买的,如果你的片子里有香港泰国演员,营造大华语片的感觉,你的片子就会卖到越南这种地方,虽然只是几万美金,但加起来也是不少的数目。
演员组合的技巧还有一种做话题的组合,比如情侣组合,让一对情侣演一部电影,或无线五虎组合,就是把有话题的人放在一块。
现在市场存在一种经典组合模式,有电影界大咖加电视剧热门演员,再加网络网红符号,这样兼顾了片子的电影感,粉丝量级和热点,这是最经典的组合模式。
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演员组合创造和以前成功电影相类似的感觉,让未来看电影的人给电影定坐标电影短片如何挣钱,想看的人就会去看,《闺蜜》就是用这个策略,借了《小时代》的力。
七、如何给影片定位
定位的五大套路:
比附法:《中国合伙人》,中国版的《社交网络》
演绎法:《闺蜜》,纵使容颜老,闺蜜永不散,
直接诉求片子利益:《同桌的你》,同哭同笑同青春
归类:最典型的《京城81号》,用最几个类别和定语定义自己,悬疑惊悚3D,分别从类别,制作特点来给自己归类。
定位就是你卖给观众的是什么,它不是优美的广告语,也不是自欺欺人的吆喝,精确研究市场价值的基础是的高度概括,你的定位承诺给观众的价值一定要有。
做一个片子定位时最愚蠢的就是把自己定义成第一部XXX电影,因为第一就意味着你跟观众是有距离的,很多观众宁愿去看熟悉的东西也不愿意看第一的东西,定位要找到跟观众平易近人的沟通策略,要告诉观众这是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消费感觉。
最近上映的《爱情麻辣烫》在定位上没找到自己的方向,把“让爱沸腾”当成核心广告点,太过平庸,爱情麻辣烫最大的特点是把爱情和麻辣烫这种食品建立联系,定位时应该从片名出发,比如“演绎又麻又辣又烫的爱情”都比“让爱沸腾”好得多。
影片定位有以下特点:
1、简单,2、叙事跟写意结合,3、要看出明显的类型,4、从大众视角,不要剑走偏峰。
八、发行策略
发行是个复杂的工作,从早期的胶片发行到数字发行,有了金融手段,电商手段,发行成为越来越复杂的工种,我在这里跟大家简单讲一下。
自从《钢的琴》后,每年好多艺术片都会找到我,希望我帮艺术片创造高票房,准确来说,艺术电影在商业发行渠道本身就是很难协调的任务,所有院线都是商业的,在大众市场销售小众产品本身就是一个误区,所以中国艺术电影的发行很难找到确定的套路,但是艺术电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就是国际电影节市场。
严格来说,仅仅靠一个边缘主题或情感真实生动的特点,你的电影都不一定能进入国际电影节,那你必须对国际电影视听语言,叙事方法进行创新,甚至要用很多国际电影节喜欢的符号性演员,或者你翻拍了国际上的某个影片,有特别多的因素影响是否能进电影节,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不要指望国际电影节成为产生收益的渠道。
商业电影的发行策略:
1、档期的选择:
大片不需要选档期,越大的片子自己定档期就行了,很多大片一上来就定档期,中小成本只能抽空捡档期,以前还能捡漏,现在每天七八部新电影上映,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少。
2、中小成本影片发行基本也有档期策略:
夏天拍的电影尽量别在冬天上映,海报上全是夏天的服装,冬天感官上有点冷,虽然电影不是时间性很强的东西,但会给人一种距离感;合家欢放在春节档票房最高,暑期档放商业娱乐片是最好的;还有地域性考量,有的片子适合在南方发行有的适合北方,惊悚片有独特的市场,有时不用做全国一盘棋的发行,选中几个重点发行地域可能比一盘棋发行好得多。
3、发行激励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同样的片子,发行激励给得高,排片就越高。但一个好产品是发行策略的基础,虽然各地都有驻地人员可以跟影院搞好关系,但放映是商业行为,大家都不愿意放映没多少人看的片子。
4、如何选择发行公司?
在发行公司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量体裁衣,如果你有一个亿元规模的片子,未来你要面对大制作和大市场还是要找大的发行公司电影短片如何挣钱,相反中小成本片子负担不了太大的宣发成本,只能找中小发行公司,甚至区域发行公司帮你做。这些年发行市场细分了,有专门发行农村院线的,也有专门发行惊悚片的,所以量体裁衣,根据你的成本来选择发行公司。
九、传播策略
宣发一体,发行是渠道,如何影响渠道的人?如何影响渠道的消费者?这就是传播的问题,传播是很多公司吃饭的本钱。以前叫发稿,这些年要比发稿复杂得多,包括每个阶段发什么如何组织,如何扭转负面形象?简单来说,第一点要找到最核心的诉求点,最核心的诉求反复说,第二就是要找到沟通观众的媒介,第三就是要有舒服的节奏。
传播跟发行一样,涉及到海报的设计,现在叫视觉物料的整合,包括预告片的制作,也包括演员的营销,如何跟传播结合都是更为具体细分的课程。
课程结束后王大勇老师详细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01
在预算不充足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最有力的营销?
做营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预算,如果预算特别低,核心是做出一套特别强的传播物料,比如病毒视频短片或者一款有争议的海报,只能从这方面想文章,还要找到特殊的传播途径,不依赖传统大众媒介和其它收费体系,现在有很多自媒体可以创造出很好的点,让物料本身去做传播。
02
好的片名由几个要素组成?
首先好的片名一定要能表达出影片的类型来,其次要有非常强的冲突感和故事感,最后考虑到文字的简单兼顾发音铿锵有力,最好是一个开口音。考虑到未来有人问你看的什么电影,如果你叫不出一个响亮的名字,人对人传播就非常吃亏。
03
小成本电影如何选择靠谱的发行公司合作?
其实看一个发行公司靠不靠谱就要看他报给你的发行预算,因为小成本电影虽然对市场有特别大的渴望,希望能创造市场奇迹,但是预算一定要合理,所以通过看发行公司报给你的预算基本上就知道是不是一家有诚意的发行公司,因为有一些发行公司会给你报特别高的发行预算,所以不管票房如何,他肯定会成为得利者,其次就是看发行业绩有没有跟你这个相重合的类型,最后就看他的主要操作人员是不是一个务实的人。
04
如何看待当下正火的网络大电影?应该如何在低预算条件下做好营销?
网络大电影的营销正好在我的新书当中也有涉及,因为他跟传统电影的营销不太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网络大电影营销有非常强的导流目的,他不想传统的电影,他有一个告知面,网络大电影所有的传播必须转化为流量,导流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你做多大的宣传规模。
05
互联网在电影营销方面的实务操作有哪些?传统的营销手段在互联网时代有哪些需要调整和改变?
再上一个传播阶段,就是所谓的web2.0时代,互联网是一个告知工具,那个年代还有电影的官方网站,官方博客这些东西,现在有了这些自媒体之后,互联网扮演的角色可能有些变化,比如说现在有一个新的方法是通过H5来跟更多人建立互动,也就是说现在互联网扮演的角色比以前复杂了,其实有线互联网慢慢让位给无线互联网,再加上现在手机上网居多,所以以前常见的网站在电影营销当中扮演的角色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06
如何才能巧妙地将公司品牌宣传融入到电影营销中互联网在电影营销方面中?
其实把公司品牌融入到电影中是个挺难的事,因为要做好这个事,你要及了解电影叙事的要求,也要了解品牌传播的要求。其实最核心的就是,第一:你的品牌和电影的受众要统一; 第二:你这个品牌跟电影的价值观要统一;第三:应该是无缝连接的。你不是为生造出一个使用场景,这个场景必须是真实的,像这种营销做到极致就是根据一个片子的价值观出发去定制电影,像I DO和《我愿意》之间的合作就是最经典的案例。
07
市场预期可以通过哪些角度进行预期估算呢?
可以从类型、演员和档期三个角度。第一个看相同类型的电影创造的平均票房,第二个就是相似的演员阵容创造的票房,第三个就是档期。因为档期是有一个自然增长率的,比如说今年暑期档的档期会比去年暑期档有一个自然的20%-30%的增长率,所以你能判断出你在一个档期里边的票房总量。然后根据演员和类型这些坐标以及历史拍片的一个数据你基本可以估算出一个大概。
08
应该如何选择和电影营销公司合作?
我觉得选择一个电影营销公司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他的策略能力,因为策略是电影营销的核心,要看他们能不能为你的电影制定一个最准确的策略。第二个是常规执行能力,因为策略要变成现实需要强执行能力。第三个是创新度,我认为操作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选择一个电影营销公司的核心。至于价格,我觉得现在电影营销这块已经有一个统一的价格了,所以反而不是最主要的要素。
09
有的公司请好莱坞导演制片来拍中国演员出演的喜剧电影,投资很大,靠谱吗?
喜剧是一个跟本土文化相关性非常强的一个片种,很难跨文化。甚至你请韩国导演来中国导一个喜剧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剧本的处理上,你可以找到中国的编剧来处理,但是在表演的把握、喜剧的节奏上以及实际操作中都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如果一个请好莱坞导演来导中国的喜剧就会遇到跨文化沟通的问题。所以你并没有用到好莱坞导演的长处,而用到短处上,因此是有风险的。
10
去年的《狼图腾》他的成功何在?
《狼图腾》是因为他的导演以前就有处理同类动物题材的成功经验。所以延续了他自己本身的特质,所以我觉得在我们跟国际班底合作时一定要抓住一些导演的特质。另外一个就是说,一定要规避掉跨文化的这个东西,尽量去拍这种不需要太强文化沟通的一些影片类型。
11
规避跨文化是什么意思?那我们怎么处理电影中的价值观?因为我国电影的价值观并不是以世界普世观去看待的?
你看《狼图腾》这个题材,本身原著里边实际上有很多可以处理的主题,比如文革,知青。但为让他成为一个更国际化的电影所以只选择了人和动物的关系,文革这些东西反而都被弱化了。要跨文化区必须处理更大的命题,用更大的命题寻找一个更广泛的市场性。
12
反映社会问题的纪实电影如何影响?
现实主义电影在营销的时候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找到现实主义这个点跟类型片的结合点,不能脱离类型元素去表达。比如说一个反映民办教师的电影 那就是他基于社会写实的一个点,但他跟类型片并没有交集。那如果里边有其他的元素,比如像《失孤》,他其实把重点都放在明星营销上,反而没有放在这个题材本身。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还要找到一些和类型片的沟通元素。
13
近代历史题材电影,怎么处理历史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其实总局内部是有明确规定的,也就是说大的历史价值观,大的历史人物的政治事件是不能虚构的,但人物的生活细节可以虚构。大处要立得住,小处也能撒得开。但是历史题材是特别难处理的题材,从前期的审批到拿拍摄许可证都是一个高风险的雷区。所以处理历史题材最好要找一个国有企业去合拍,以他们作为主体,这才是一个安全的措施。
讲师介绍:王大勇,前携程旅行网公关总监,《电影营销实务》作者。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整合营销服务公司,作为电影《绝命岛》、《摩登年代》、《钢的琴》的营销总监,以及《成都我爱你》、《箭士柳白猿》等多部影片的制片人。2015年创办首功电影工作室,以编剧、导演、制片人联合协作的模式进行项目孵化。
来源丨开拍网新学院派 (ID:)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402999666
1、本站资源针对会员完全免费,站点中所有资源大部分为投稿作者付费教程,切勿轻易添加教程上除本站信息外的任何联系方式,谨防被割,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2、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