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欢迎转发留言,右上角点击“在看”~
公园荐读——
在2002年“抄底”网易,赚到数百倍回报的段永平似乎天生就有能摸准市场脉络的本事和运势。他的投资逻辑与巴菲特别无二致,特别之处就二点:一是只投看得懂的,不懂不投;第二,绝对的集中。
有着如此底气的段永平同样有着职业投资人永远所不能及的优势,就是自由:投资周期的自由,出手次数的自由,不出手的自由。
自由却又本分,是段永平口中的成功秘诀。不追求创新,不当先驱,总在某个市场或者商业模式成熟的时候,稳稳当当地把钱赚到。“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他的门徒们也都是这么做的。
段永平和他的四大门徒,在产品可行、营销可实现的基础上,大公司做了一家又一家,钱赚了一遍又一遍,如此“枯燥”地赚钱,难道不无趣吗?
文丨曹玮钰
编辑丨董力瀚
来源丨投中网
身份就是桎梏
如果把段永平划到中国一流企业家,大概没人有异议。但如今更为人所知的,是他在投资上的本事。
总有些人天生就有能摸准市场脉络的本事和运势,比如段永平,第一次出手就赚到数百倍回报。2002年,段永平“抄底”网易,两百多万美元投进去,一年多时间就涨到1亿多美元。
但是“抄底”,并非段永平投资理念的底色。尤其得考虑到,一次得手通常是运势,长期赢下去必须有理念。
段永平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忠实信徒,用他的话说,“我的逻辑就是巴菲特的逻辑,原则上没有什么差异”。若说特别之处,大概有二点:一是只投看得懂的,不懂不投,这一点他强调了多次;第二,绝对的集中。
段之所以投资网易,定是看懂了网易的价值低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刚刚美股上市的网易,股价跌到不足1美元,濒临退市。当时的丁磊决心进军网游,找到懂游戏也懂营销的段永平请教。段对丁讲了什么不甚清楚,但他研究了网易的财务报表,也请了律师评估摘牌风险,第二年,段永平以0.8美元的价格买进,一度成为网易第二大股东。“做足功课后,我基本上把我能动用的钱全部用了,去买网易的股票”。
这投资出手的魄力,跟当年砸钱打广告差不多。咱们《底片》的读者肯定更眼熟,这不就是“超配”么?风险投资人里,我们研究过刘芹的“超配”,但那是职业投资人,基金框架下的超配。段永平做为个人投资者,没有基金组织结构的束缚,没有LP审视的眼光,没有企业运营组织的压力,没有基金存续期的限制,他打的是更加极致的超配。
所以,段永平有一点优势,是职业投资人永远所不能及的,就是自由:投资周期的自由,出手次数的自由,不出手的自由。
网传的段永平持仓,数量“惊人的少”。除了网易,还有苹果、茅台、UHAL、万科、创维、腾讯等。段永平曾经表示,“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
只投看得懂的,还以“超配”的形式投资,这不是系统地赢,而是绝招制胜。绝招赢人的概率更高,上限更高,但出手不会太多,所以不会频繁现身,但每当你看见他的时候,就是他赚走大钱的时候。
拼多多也是一样。通常来说,基金投资要有节奏,出手方法要固定有序,那么,套上了框架的职业投资人,在能力发挥上势必有制约。但段永平的投资是自由的,随机的,比如拼多多,只因为“信任黄峥”,把早期投资的“投人”精髓玩了个极致。当段永平以超越投资人身份的自由人投了拼多多这个case,那就是降维打击。
极致的自由,才是段永平的投资绝招。
之后总有人冠名“段菲特”来捧他,还问他要不要做一个自己的伯克希尔,他也没接招。“其实我也管一些别人的钱,但我不希望把这个作为一个职业,职业意味着很多责任……这几年的回报成长,总体来讲也不会比巴菲特做得差,但也不意味着可一直做得到”。
这句话简直是段永平投资理念的核心了。不肯用职业定义投资,就是要摆脱职业带来的束缚,只要绝招出手,就敢说”不输巴菲特“这种话,但如果以投资做职业,就意味着要”一直做得到”绝招的成绩。对段永平来说,既无意愿,也没必要。
于是,段永平后来“不管新的钱了”。
这背后都是人生观在起作用:段永平绝对是个对身份没有诉求、欲念的人。
而身份就是桎梏!
Anti- Club
段永平说,他是个anti-的人。
“我是anti-的,社交很累,很费时间。泛泛的社交里朋友太少,看起来认识很多人,其实很难深入了解。有时间我更喜欢去打打球。”
说实话,这话挺“凡尔赛”的,这种级别的企业家,时间本来就很值钱,“广义上的”就是时间最廉价的去处。与其说他有“anti-”的底气,倒不如说,他选择anti-的状态。
2001年,40岁的段永平宣称退居二线,定居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年回国两三次,加起来不超一个月,就和门徒们聊聊天、打打球。
但段是anti-,并不是避世,事实上,他反而把“段永平show up”拿捏得非常巧妙。
比如令他暴得大名的那次巴菲特午餐: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价格拍下,带上黄峥吃了这顿饭。事后有人问段,花这么多钱和巴菲特吃个饭值不值,段表示非常值。“其实我并没有把这顿午餐当成生意,就是想给他老人家捧个场,告诉世人,他的东西确实有价值”。
凡尔赛内个味是不是更重了?巴菲特午餐是个多大的流量入口,段永平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数?出那么高的价格竞拍,拍下来就是要给人关注、给人看戏的。
所以他不是接受不了媒体和曝光,而是不需要,需要的时候也不避讳。巴菲特午餐越轰动,价格越贵,他偏就越要用轻描淡写的理由——不求指点,道谢而已,“Just for fun”。话里的分寸很细致,翻译一下:竞拍午餐是表达尊敬,不是崇敬。
除了和巴菲特吃饭,与段永平有明确较多交集的人,只有丁磊和“四大门徒”(OPPO陈永明,vivo沈炜,步步高教育金志江,拼多多黄峥)了,即便亲近的门徒,段永平的态度也略显“疏离”。
比如,四大门徒名气最大的黄峥,曾经公开盖章段永平“人生导师”的地位。但网友提到黄峥是段永平“弟子”时,段却试图撇清“师徒关系”,“黄峥和我确实是很熟的朋友,以前他在上班时也确实经常在一起聊天,但总觉得弟子的说法不合适”。
还有一段“隔空对话”同样值得玩味。有网友向段永平发问:vivo为什么做电视?段回答:我也看不懂。事后,vivo掌门、四大门徒的沈炜在采访中表示,“他的意见很重要,但已经好几年不参与公司经营,看不懂也正常”。
师徒互动的画风十分清奇,总给人一种不太熟的感觉。这种表面“疏离”的关系养成,是段永平“anti-”人传人的结果。
看看四大门徒,常年整齐划一保持低调不世出的姿态。黄峥,拼多多上市了也不去现场敲钟,年满40立马卸任CEO,生怕被人叫首富,几乎复刻了段永平的路子;OPPO掌门陈明永,步步高现任掌门金志江,很多人恐怕都说不出名字;vivo掌门人沈炜,百度词条上连毕业院校和出生年月都查不到……
换句话说,段永平的四大门徒,都不是善于活在媒体里的企业家。他们鲜少接受媒体采访,画风大都“朴实无华”,找不出一两个像样的“金句”。有网友精准概括:有马云的能力,没有马云的口才。
说回段永平。段永平嘴上说着“anti-”,实际是在用这个概念构建自己的 club,比如他在雪球上活跃得超出你我想象。
几年前,段永平从网易博客转战雪球,自诩“大道无形我有型”,粉丝已超三十万。离开网易之前,段曾发出通知,让老粉留下ID,他会关注。目前,“大道无形我有型”关注200来个人,其中恐怕不乏粉丝乃至散户。
更有意思的是,段永平开通了付费提问,只要199.99元,就可以向段永平发问。段的“接地气”程度也不寻常,互动话题广泛,更新也十分频繁,上至价值投资、企业经营,下至婚恋育儿、运动养生,段永平几乎“日更”的节奏,每天回答网友问题十数个。
段永平不是“anti-”吗,为什么在雪球这么活跃?
段永平这么有钱,为什么为了区区199.99元的红包回答奇奇怪怪的问题?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段永平是个没有“思维洁癖”的人,他享受这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交小圈子,聊得开,也不觉得掉价,愿意与各式网友长期互动,虽然不差钱,也不排斥体验一下“知识付费”。
更重要的是,真正聪明的人,是没有必要从别人那里拿洞察的。没说出来的潜台词大概是:我交朋友从来不在乎聪不聪明趣出行怎么赚钱,反正都没有我聪明。
段永平移居美国之后,开始做二级市场投资。与一级投资不一样,二级投资主要依靠案头研究解决问题,常规的相对没那么重要。某种程度上,雪球上获得的信息交流,就是段永平anti-的基础。这样的信息交换,本身具有价值,也不需要通过人的阶层做筛选,而不同层次的人,也能带来不同层次的信息。
被王兴学去的绝招?
绝顶聪明的段永平大概也没想到,二十年前他赖以发家的绝招,除了传给四大门徒,大概还被王兴学去了。
这话可以从三十年前说起。段永平的事业是从接盘“烂摊子”起步的。1989年,刚刚工作的段永平出任日华电子厂厂长——背着200万亏损的烂摊子。
27岁的段永平洞察到了商机——日本任天堂FC游戏机风靡全球,但价格昂贵,国内没有渠道,也没有同类产品。于是,段永平带着公司做出了山寨红白机——小霸王游戏机,借此扭亏为盈,次年产值猛增到1亿。之后拉着成龙拍出“望子成龙小霸王”广告。
1995年,小霸王产值超过10亿。段永平辞职,创办步步高。
这一次,段永平转向VCD行业。当时这行竞争激烈,已经有200多家品牌,妥妥的“红海”。段永平再次采用巨星+金句的套路,找来李连杰,花光账上8000多万块钱,买下《天气预报》的五秒广告,杀出血路。
段永平的绝招是什么?
肯定有人说“营销天才、洗脑广告、占领认知”;肯定也有人会说,段永平“敢为天下后”,一次次杀入红海,凭本事后中争先;想必还也有人说,段永平懂得“利他”,对员工分钱大方,对合作伙伴诚信。
话都没错,但都太显性。
段永平不追求创新,不当先驱,总在某个市场或者商业模式成熟的时候,稳稳当当地把钱赚到。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这也是王兴和美团的成功之道啊!美团在团购、外卖、本地生活乃至出行酒旅,每一个商业模式都是后发制人,但偏偏就能在恰当的时间点进场,还能做得比别人好。
四大门徒也一样。1999年,步步高按照业务分拆为三家独立公司,黄一禾负责学习教育电子业务(后由金志江接任),陈明永负责视听电子业务,沈炜负责通讯科技业务。之后,金志江镇守步步高,还做出了小天才电话手表,陈明永、沈炜分别创办了“蓝绿大厂”OPPO、vivo手机,“第四代”门徒黄峥创办了电商巨头拼多多。
他们的公司和产品,都带着肉眼可见的“段永平色”。
但是有一点非常,非常,非常奇怪。这么一群有钱、有本事,能力达到top级的人,为什么要一直重复同一种商业模式?正常来说,一个人做完一家不错的企业,不都会去寻求更高层次的商业成绩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吗?李斌做完易车网又搞蔚来汽车趣出行怎么赚钱,李想等汽车之家上市完了又搞一个理想汽车,人不就是应该这样追求更高难度、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吗?
而段永平和四大门徒,在产品可行、营销可实现的基础上,他们做了一家又一家,钱赚了一遍又一遍,如此枯燥的方式,反复地做,难道不无趣吗?
答案恰恰就是其他人无法成为“段永平”的原因。
如果你对他多少有所了解,就一定听过“本分”二字,那是段口中的成功秘诀,后来你肯定也在黄峥乃至高榕的张震嘴里听到过对不对?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你去看看四大门徒的采访,他们也都复读机似的道出”本分”二字,甚至把“本分”写进了企业文化。
这个“本分”,到底是个啥?
2007年,段永平上了一档栏目《波士堂》。栏目最后,现场嘉宾向段永平发起提问,那阵仗简直一场“群殴”,刀刀见肉。总结起来大概是,你段永平能力这么强,又在美国赚了大钱,但一没把步步高做上市,二也不砸钱加大技术投入,把步步高做成“中国的苹果”,没有企业家该有的前瞻性,实在“替段总可惜”。
段永平的一番回答,口才不算出彩,但境界“高下立判”。总结一下:敲钟上市,这种点有“好大喜功”色彩的东西,不是我的目标,步步高已经比很多上市企业做得好,也不缺上市融资那点小钱,哥“有的是”。至于那些激动人心的事情,看上去很美,但我们“能力就这么一点”,要知道自己是谁,要面对现实。最后,small is (小而美)没什么不好,生存下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还敢说段永平没有前瞻性吗?太有前瞻性了,只不过他的前瞻性,并不是层次高,而是活得久。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402999666
1、本站资源针对会员完全免费,站点中所有资源大部分为投稿作者付费教程,切勿轻易添加教程上除本站信息外的任何联系方式,谨防被割,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2、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