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生意好做吗_红茶的工资_红茶有哪些副业挣钱

我本是来复明朗村人,后来搬迁到金村落户,在金村生活了40多年。

“四川有座鸡爪山,离天只有三尺三”。金村就背靠鸡爪山,山上有五尺道的遗址—“一碗水”,山脚下就是柏杨湖。

早在1958年我就对金村有所了解。修建柏杨湖水库时,来复片区各生产队调集人工过来支援修建。那时,大人们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我只知道在旁边看热闹,和一帮小孩子玩耍。

两年后,水库初具规模竣工蓄水,灌溉金村、青杠、石梯等村的田地,供上千群众生活用水。

1963年,我毕业后便开始拜师学石匠、木匠、泥水匠等手艺红茶有哪些副业挣钱,随大人到处做活。后来,经常到金村做手艺,时间久了,金村人慢慢地对我非常熟悉了。1974年,我把在金村找的对象娶回了家。

两年后,为照顾岳父、岳母,我和妻子带着孩子从明朗村搬迁到金村定居,从此成了金村人。

那时,还是集体生产,乡亲们都要靠挣工分吃饭,生活比较困难,住土墙瓦房都算比较好的家庭,茅草房在农村不算稀奇。有些劳力差的乡亲挣的工分低,甚至年终算账还“倒补”,连温饱都成问题。

那时,我年轻力壮,是栽秧子的能手。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栽完四挑田(近1亩),挣到12分工分,让其他人羡慕得不得了。

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下放到了每家每户,不再集体生产记“工分”,“锣响出工、上坡磨洋工”“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乡亲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了,觉得日子有奔头,田边地角能都种的地方都种上。但是,当时的谷子、包谷、麦子这些粮食品种不好,所以产量都不高,还不能顿顿吃上“净米饭”,多数家庭都划算着柜子的谷子,平时煮饭时掺上些包谷面、红苕、麦子面,力争让家里的存粮能接上第二年收新粮食时。那时候,“净米饭”可是多数家庭逢时过节和待客才吃的。

不久,对于大多数金村人来说,温饱已经不再是问题。大家开始发展副业挣钱。有了余粮,养猪的多起来了。“养牛为犁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图个油盐钱。”是当时金村经济的真实写照,过年能杀上年猪的家庭,就是殷实家庭。由于交通闭塞,卖肥猪都要提前请几个劳力好的邻居帮忙,翻山越岭抬到来复的屠场去,来回差不多就是一天时间。

当时,金村的交通运输条件确实太差了,肥料这些生产生活物资运不进来,靠肩挑背背;山上的竹木无法运出去,只有眼巴巴守着这些资源。幸好我会手艺,到处帮人做木工、打石头,挣钱补贴家用。

1987年后,我曾先后到沙河、宜宾等地,管理桥涵施工、负责宾馆装修等,虽然有机会继续在外面挣钱,但由于家庭原因,我还是回到了金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村里经济好的家庭开始改造住房。1988年,村里有人建起了第一座平房,之后,经济好的家庭逐步开始“土改砖”,砖木结构的“小青瓦”、平房开始多起来。

1994年,我被选为三组组长。我和三组的乡亲们一起,出钱出力,齐心协力修通了黄达坳到对门坳的1.7公里的组干道,后来又修通了1.2公里的3条产业路。

由于金村没有像样的规模产业,经济落后,“打工潮”兴起后,村里的青年们开始陆续南下打工挣钱。

后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金村发展壮大蚕桑、茶叶等传统产业,同时发展经果林。

记得当时发展茶叶时,村上免费发放茶苗,经多方做工作,还是有村民舍不得拿出田地栽种茶苗。几年茶叶投产后,看到别人家的茶园年年采茶卖收入可观,自己掏钱买茶苗也开始种植茶了。

2012年,金村成为乌蒙山万亩茶叶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区后,川红茶业集团入驻,金村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优质生态茶园面积超过10000亩。

2013年,金村实施新农村建设,修产业路、建蓄水池、铺自来水管网、硬化环湖路红茶有哪些副业挣钱,柏杨湖边几十套江南民俗风格的房屋引入注目,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上900平方米的体育广场和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相继建成。我带头组建了金村老年体育协会,几乎天天跳坝坝舞,每年国庆节、春节组织两次大型演出。乡亲们闲暇之余有唱、有说、有跳、有笑……,村上还被宜宾市评为“精神文明亮点村”。

近几年,金村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交通好,环境好,空气好,前来柏杨湖旅游、垂钓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柏杨湖边建起了三层楼的永宁金蟾苑游客接待中心,有客床50张,可容纳300余名游客同时用餐。全村每年旅游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00万,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如今,金村公路四通八达,群众住的是楼房、喝的是自来水、烧的是天然气,看网络电视、用智能手机,出门开小车、骑摩托……生活也不比城里差。

(讲述人:胡华德,男, 72岁,潆溪乡金村三组人,潆溪乡老体协主席兼金村社区老体协主席,金村三组组长。记录整理:王奎)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402999666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