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最能表现中国文化的电影了。
胡金铨导演更是香港影坛有名的“细节控”,《侠女》里任何一个场景的画面构图,都仿佛一张古典山水画。
1982年,中国导演岑范执导的《阿Q正传》,入围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代表中国内地电影首次角逐戛纳的金棕榈大奖。
▲《阿Q正传》剧照
电影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影片以辛亥革命后的浙江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贫苦、落后和愚昧的农民形象,阿Q。
这部电影是当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而拍摄。
影片的文学性很强,完全是靠着一群基本功扎实的演员支撑的,导演忠实还原了当年语文课上,老师为我们逐字逐句分析的那个讽刺性悲剧故事。
尤其是严顺开老先生在影片中堪称教科书式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他饰演的这一版阿Q,也成为中国银幕史上最经典的角色之一。
■ 光辉岁月(90年代至2000年)
在90年代以前,华语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多数是扮演陪衬的角色,除了《侠女》得到最高技术大奖之外,多数是获得一些非竞赛单元当中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奖项。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第五代导演开始走向国际,华语电影在戛纳真正迎来了自己的光辉岁月。
这一时期,无论是大陆的张艺谋、陈凯歌、巩俐、葛优,还是香港的王家卫、张国荣,又或是台湾的杨德昌、侯孝贤,这些电影人在戛纳电影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990年,张艺谋导演的《菊豆》,入围了第43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这也是张艺谋与巩俐首度登陆欧洲最重要的电影节。
▲《菊豆》剧照
而且,该片还作为大陆电影首次获得了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张艺谋与巩俐
从这部电影开始,张艺谋和巩俐的组合曾数次创造中国电影的辉煌纪录,而张艺谋也逐渐登顶,成为中国影坛的“国师”。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登顶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成为第一部捧得“金棕榈”大奖的华语影片。
▲《霸王别姬》剧照
电影集合了当时华语影坛最好的班底,不论是导演陈凯歌,还是编剧芦苇,本片都可以称之为其职业生涯的巅峰作品。
▲陈凯歌在片场
电影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表面上在说两个京剧艺人半世纪的悲欢离合,实则在言中国人对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对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影片中没有任何多余的台词和废戏,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三人也奉献出了演艺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演出。
▲张国荣先生在拍摄《霸王别姬》的一段花絮
而其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更是成为中国银幕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角色。
电影跨越50年历史,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变迁,辉耀着传统文化的光彩,气势恢宏,情节跌宕。
可以说无论从影片的技术水准,还是影片的故事内核,《霸王别姬》都是中国百年影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1993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张国荣和张丰毅抱着身穿白衬衫的巩俐,在蔚蓝的戛纳海边上留下了一张经典合影,时至今日仍被影迷津津乐道。
时光过去10年后,2003年张国荣先生在香港文华酒店纵身一跃,华语影坛失去的不仅是一位巨星,更是一位伟大的演员。
谈到张国荣,陈凯歌导演还是扼腕叹息,他还说唯一的遗憾,是他没有获得戛纳影帝桂冠。
说老实话,张国荣真得配得上最佳男主角,不过确实有评委给他投了最佳女主角,这是后来知道的,所以把他的票给分散了,否则张国荣有可能得到最佳男主角。
但正如知乎网友 @LeslieGong 所说:
在张国荣去世后的十多年中,有很多导演在选角的时候感慨,如果张国荣还活着就好了。
我想,这就是对他的演技最好的肯定。
1994年,张艺谋带着《活着》再次杀入戛纳主竞赛单元,影片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而葛优也凭借该片成为首位戛纳华人影帝。
▲《活着》剧照
这部电影被许多观众和影评人推崇为“张艺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影片通过一个农民富贵的悲剧性的一生,勾勒了大半个新中国的历史。
不过戛纳在哪个国家,当年此片却命途多舛,更因影片中部分情节涉及政治,而始终未被获准在国内公映,但这些都不妨碍《活着》成为最经典的中国电影之一。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春光乍泄》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春光乍泄》剧照
《春光乍泄》是王家卫的电影美学最为成熟的一部,电影以浓重的色彩,舒缓的情调,调配出同性爱人在异域的一段感情纠葛。
王家卫以细腻的导演手法,将两位男主角于崩离边缘的心绪展现地淋漓尽致,加上杜可风极具风格化的镜头摄影,让这部电影自带一种忧伤郁结的情绪流。
不断摇摆的镜头,黑白与红黄两个色调的不断转换,以及张国荣与梁朝伟那精彩绝伦的表演,都让人难以忘记。
而2000年,是华语电影在戛纳电影节最为风光的一年。
杨德昌导演的《一一》,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三部华语电影共同入围主竞赛单元。
最后,杨德昌获最佳导演奖,姜文获评审团大奖,《花样年华》获技术大奖,并让梁朝伟夺得最佳男主角,也让这届戛纳电影节成为载入华语影史的“中国年”。
这三部华语电影放在任何一个年份都是值得称道的影史经典之作。
杨德昌的《一一》,勾画出一幅完整的台湾中产家庭生存状态画卷,以人生状态来观察社会变迁,它几乎是杨德昌的一生的写照。
▲《一一》剧照
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继续释放自己的电影美学风格,通过独特的电影叙述模式,把片中男女之间暧昧而克制的感情拍摄得委婉动人。
而这一届风头最劲的,却是姜文导演的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
电影一反过去抗战片的歌颂式主题,反而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
▲《鬼子来了》剧照
影片就像一部“奇怪的真相”一样,与我们以往所看到的国产电影里的抗战题材完全不同,但却用凌厉冷冽的笔锋剖开了国人内心最脆弱的神经。
可惜这部电影因“立场不明”,至今仍处在封杀状态当中。
■ 迷茫与辗转(新千年以后)
进入新千年之后,第五代导演逐渐转型商业片,而成长于90年代的第六代导演们,则用更加前卫和独立的姿态,坚守着华语艺术电影的最后底线。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进入了第58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最终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青红》剧照
2006年,娄烨导演的《颐和园》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颐和园》剧照
《颐和园》是中国电影遭受处罚最严厉的一部电影。导演娄烨因未通过审查而擅自将影片送至戛纳参展戛纳在哪个国家,被罚5年内不得在大陆拍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届戛纳电影节上,王家卫成为首位担任戛纳评委会主席的华人评委(该年评审成员亦包括中国女演员章子怡)。
▲导演王家卫
2007年,王家卫的首部英语片《蓝莓之夜》入围主竞赛单元,同时担任开幕影片,这也是戛纳电影节60年来第一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蓝莓之夜》剧照
2009年,娄烨导演,梅峰担任编剧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剧本奖。
▲《春风沉醉的夜晚》剧照
这部电影是娄烨被封杀之后,获得香港投资拍摄的一部电影,全片用手持摄影风格,故事围绕中国的同性恋问题展开。
导演娄烨试图用影像模仿郁达夫文字里的意境,非常具有实验性。
2013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天注定》获得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天注定》剧照
《天注定》以四个取材于真实事件的悲剧展开,四个故事分别取材于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三起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以及富士康跳楼事件。
影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中国底层小人物的社会生活,赤裸裸地呈现了现今中国的诸多问题,官商勾结、贫富差距、漠视人性,其冷峻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一部充满反思和愤怒的电影,影片的过度写实也让这部电影注定无法在中国大陆上映。
2015年,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刺客聂隐娘》剧照
《刺客聂隐娘》是一部写实风格的文艺武侠电影,影片与过去的所有武侠电影迥然不同。
导演侯孝贤并没有将更多的笔触放置在勾画故事和人物塑造上,而是着力还原理想中的晚唐风貌。
尽管影片所带有的那种东方文化里的哲思和文言对白,以及含蓄克制的情感非常难懂,但电影用美轮美奂的东方美学震撼了当年的国际评委。
同年,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贾樟柯获得“导演双周”的金马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导演。
▲《山河故人》导演贾樟柯
相比过去的辉煌历史,最近两年,华语电影在戛纳都遭遇了“小年”的尴尬。
这一方面是国内过度追求商业化的市场,让艺术片生存的处境变得越发艰难,难有艺术片参展国际电影节。
另一方面则是为中国电影人敲醒了警钟:在内地市场票房高歌猛进的时代,华语电影的质量有待提高。
衷心期待不久的将来,华语电影人能够再度站在金棕榈大奖的领奖台上,而不是让戛纳电影节,成为一些不知哪儿来的女星们丢人的现场。
最后贴一首蔡琴的《给电影人的情书》,祝华语电影越来越好。
1、本站资源针对会员完全免费,站点中所有资源大部分为投稿作者付费教程,切勿轻易添加教程上除本站信息外的任何联系方式,谨防被割,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2、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