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数码玩家其实已经买过HomePod,但对更多人来说,HomePod依旧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自己去年也用过一段时间美版,拿到行货用了几天之后,体验跟美版不完全一样,所以希望在这篇文章里,给没接触过它的用户再普及一次。

2017年6月,苹果公司全球开发者大会结束后,体验区最拥挤的区域是右手边的一个角落,人们围着那场发布会压轴出场的HomePod拍照拍视频。可能因为当时只有样机、又或许苹果要刻意保持神秘感,这两台机器就放在三尺长的桌子上,却被保安紧紧盯着不能触碰,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HomePod。

2017年WWDC大会体验区

再次见到HomePod已7个多月后,即便是美国用户,也在2018年2月才在本土等到它开售。苹果推进自己首款智能音箱的过程比预想的要慢得多,直到2018年12月初,才宣布中国上市的时间,又过了一个月,我们终于拿到了这款产品的行货。

行货到来,已经是2019年1月

圆形音箱背后的故事

2017年发布之初,HomePod曾被各种恶搞,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如下这张图。

HomePod发布之初曾被网友疯狂PS

但拿到手完全不会有这种感觉——在新浪数码之前的很多次评测中,我们都会强调“效果图”跟“实物”之间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

“质感”这个东西,是从图上视频上都没法感受到的,HomePod也是如此。

苹果对自己首款智能音箱很舍得下本,上手一掂2.5公斤的重量就能有个初步感受,如果打开箱子摸一下,这种质感会更明确一些:无缝式网眼织物紧绷在圆柱形的箱体上没有半点松垮;顶部半透明的Siri波形显示像所有苹果产品一样细腻。通电之后,通过橡胶底座传导到桌上那Duang的一声极富质感。

顶部藏着Siri

苹果近年逐渐抛弃直线,圆弧成了产品设计的主旨,我跟同事开玩笑说,这产品一看就是Ive团队的手笔,不信你看近两年的手机和手表。

当然,并不能说这个外观只是乔纳森爵士的个人爱好,电子产品的外观跟功能之间永远是互相依存的,苹果的设计团队非常明白这一点。

具体到HomePod上,圆柱形外观是为了扬声器的布局和空间感知技术服务。

近年苹果的产品越发圆润

配一张透视图来便于理解:

HomePod内部结构透视

底部七个高音单元,中间六个麦克风阵列,再上是一组低音单元,顶部是A8芯片,还有触控部分。

对传统音箱来说,麦克风阵列和控制芯片可以没有ipad麦克风说话没声音,扬声器才是它们最核心的部分,连接功放把音源的素质表现出来就行。而智能音箱不一样,它要具备联网能力,一定的运算能力,还有麦克风,这些都非常关键,没有就成了传统音箱,无法跟外界交换信息。

所以你看到大多数智能音箱都是圆柱/或者360度的设计,主要是为麦克风布局:只放一个结果就是用户必须要在麦克风那面跟它大声说话才行。组成麦克风阵列而不是单个麦克风,原因也就在于此,A8芯片+多个麦克风都在待命状态,无论放在房间什么地方,包括大声放音乐的状态跟它说话都能听到。

HomePod的麦克风阵列还多了个功能,就是空间感知技术,简答理解就是通过麦克风阵列让音箱侦测附近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知道自己是在房子中央还是靠墙,之后交给A8芯片去计算输出。

举例来说,如果是靠墙的状态,A8会指挥扬声器们将音乐中的直达声和中置人声传向房间中部,将环境混响和合声部分对着墙壁反射。

侦测反射声音并分离音乐不同声音

这并不是玄学,而是一套软件硬件结合的机制,以此营造出宽广的空间感和纵深感。传到人类的耳朵里,结果才是主观的“动听”。

此想法并非苹果首创,在它之前,新生代最有名的音箱品牌Sonos曾做过一个叫Trueplay的功能,也是输出调整类功能。但因为自己音箱上没有麦克风或拾音不够好,它需要打开手机,让iPhone的麦克风测量周边噪音,同时检测房间墙壁、家具对声音的反射,然后手机数据回馈,调整Sonos音箱的输出。

2016年我第一次体验Trueplay时候,曾感叹它是音箱中的黑科技。2年多之后,HomePod悄无声息地自动完成调整过程,这很“苹果”:让用户少动手,不需要考虑把音箱摆在哪,因为摆哪都一样;他们甚至都不需要知道还有这么个功能,只要接受就好。

HomePod版Siri

除了一根电源线,HomePod身上没任何接口,它播放音乐主要有两种方式:Apple Music和AirPlay 2(中文名隔空播放 2)。

对,没有蓝牙,也没有AUX有线输入。

这同样很苹果:因为技术原因,蓝牙传输的音质大大不如WiFi流媒体,苹果显然不希望前者拉低自己首款智能音箱的音质;而有线输入……手机都没3.5接口了,音箱更别想了。

除了一根电源线,机身上再无其他接口

这两种传输方式都能保证HomePod的音质保持稳定水准,不会因为连接方式的不同导致体验差异很大——我们曾经试过一些国产智能音箱,WiFi流媒体播放是1000块音箱的水准,连蓝牙变成100块的水准(蓝牙技术所限)。

对HomePod来说,最佳音源仍是Apple Music(嗯苹果就是这么打通硬件和服务的),通过Siri来选歌。虽然Siri在很多人眼里不够机智,但播放音乐常用的口令它理解的很透彻。因为同一个Apple ID在配对的时候,它就会明白你喜欢什么音乐,并随着使用时间渐长理解的更透彻。

HomePod的主要控制方式是语音,让Siri去做各种事,虽然也能通过顶部触控区手动,但用的不多;手机端则需要支持iOS 10以上的设备,具体来说就是iPhone 5s后更新的手机、iPad mini 2,iPad Pro、iPad Air或更新的平板、或者iPod touch第六代。

最简单直接的控制方式是语音,也最高效。播放,暂停这些口令自然都是没问题的,它还能在非常大的音乐声中听到“嘿 Siri”的唤起命令(前面说的麦克风阵列),或者理解把音量开到51%,快进30秒之类,并回答“现在放的这是什么歌”这样的命令。

如果你同时有两个HomePod,玩法会更多。两个音箱既可以独立使用(比如客厅放一个,卧室放一个);也可以搭配变成左右声道。

两个音箱组合更有意思

Siri的控制在多个音箱时候也能串联起来,不用去挨个喊播放停止,用户只要对着一个发出命令就行,比如“把所有音箱的音量都开到最大”;还可以用一个音箱控制另外的,比如让卧室的HomePod命令客厅那个放点摇滚乐。

在HomePod身上,除了控制音乐,HomePod还有更多功能

除了播放音乐,没有屏幕的Siri也能做些机智问答讲个笑话,或者帮上个闹铃提醒之类的。

苹果会根据不同设备形态,给Siri赋予不同的功能,比如可以HomePod可以接Siri发短信或接电话。此时手机跟音箱要在一个局域网下,有点类似Mac的Handoff功能,但HomePod能在电话响起之后回答“谁在给我打电话”“刚才谁打过电话”这样的问题,这点是iPhone之类都做不到的;此外两个锦上添花的功能是“我的iPhone在哪”——手机不知道放哪了,用HomePod唤起,或者让HomePod帮记个日历之类。

配对时候,HomePod会申请自己的权利,表明功能

因为没屏幕,有些在iPhone能做的事它做不了,比如帮忙导航回家之类。在没屏幕这个前提下,HomePod上的体验比手机要好,毕竟有那么多麦克风,你对它说话不用刻意离得很近生怕它听不见。只这一点,就比手机版Siri体验好很多,在实际使用HomePod的时候,虽然顶部触控区域也能唤醒Siri,但使用这种方式的机会并不多,只要2天,就能习惯全程动嘴的方式。

有段时间我曾把HomePod接逆变器放在车里用

它对“嘿 Siri”的回馈比iPhone好得多

AirPlay则是更广泛的播放方式,有它存在,意味着任何在iPhone/iPad/Mac上的声音都可以投射到HomePod上,对国内用户来说,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之类的就都不是问题了。

因为是AirPlay 2代,在手机端可以单独控制多个音源播放,并随时切换。音箱本身也可以在Apple Music和AirPlay音频之间随意切换,有一秒延时,但对体验影响不大。

一个音箱在两个音源之间切换

音质部分

按常规理解ipad麦克风说话没声音,音箱这东西是箱体越大,扬声器越多;扬声器越多,音质越好。

所以打开HomePod之后,很多人会对它有个理解的偏差,它的音量音质跟体积并不成正比。

HomePod的体积跟音量有很大反差

如同前文所说,这个18厘米高的箱体里藏着7个高音单元和一组低音单元,苹果官方还特意强调“高振幅”,振膜的总振幅可达20毫米。从基本素质来说,扬声器+调节本身不错,加上A8芯片的后期调整,整体声音非常鲜亮,动力澎湃。

在发布之初主打音质的HomePod仿佛是一碗现场制作的拉面,对比一些同类,它的声音弹性非常好,大概就是《食神》莫文蔚手打牛丸那感觉。

如果你让两个HomePod组合,会产生1+1>2的效果,此时音乐中的声音分层会更清楚。

苹果从没公布过Apple Music音频码率,所以参数无迹可寻。在发烧友眼里,2799元只是一根线材的钱,而对90%的普通用户来说,HomePod的音质已经超出期待。当然,还得补一句:音质这事很玄学,同样的设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延伸功能:智能家居控制

在去年我们做过一个国产智能音箱的体验总结,其中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它的延展性能,包括与手机的互动(比如动嘴就能记个日历这种),和与智能家居设备的互动。

后者看起来更关键一点,你看米家iOT产品这两年有多火,就会明白用户需求。

HomePod当然也能控制HomeKit智能家居产品,包括“嘿 Siri 开灯”——单个设备控制,和“嘿 Siri 早上好”——预先设定的开灯开窗帘等情景控制;还能当智能家居中枢——这比家里必须放个iPad才能远程控制要理智的多。

HomePod可以作为“家庭”的控制中枢

在过去两年,能看到苹果的努力,比如跟绿米合作网关,一下接入了N多款原属于米家的设备,还有最近上线的小燕智能生活套装,价格已经比Eve那套便宜了许多。但我们得说,HomeKit阵营还不算丰富,整体速度依旧不够快。

总结:音质点赞 智能家居需加强

从HomePod最初发布到行货发售这一年半时间里,中国的智能音箱们从繁荣到平静,从低端到高端已经更新了多轮,苹果却一直不紧不慢,用自己节奏推进自己的首款智能音箱。如今HomePod版Siri终于学会了中文,相关音乐服务也终于都对接完毕,这次终于在国内上线。

对比国内竞品们,它的优胜之处依然在音质方面,当然,这是建立在2799元价格基础上的;而小爱或小度等同学,为了快速普及把价格压到极致并没太多考虑这事,音质并非他们所长,即便做出来,价格提上去也未必有用户买单。

这正是苹果的机会,它的对手不是那些传统音箱。在3000元档次内,它是智能音箱(谷歌亚马逊都没进国内)里音质最好的。受众应该首先是喜欢音乐的人,不一定是发烧友,但对音质有一定要求(又不想花几千块只听音乐);在这个基础上,一个能跟自己互动,系统融入苹果生态的产品,是各方面都比较均衡的选择。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