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祥
当下是一个文化产品繁盛勃兴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生产者璨若星河的年代,在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支配和驱动下,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消费者的视野。若问现在创作者为何趋之若鹜地赶赴文化市场,可能不少人不会讳言经济效益。
这当然是一种社会进步,至少说明国人不像过去那样羞于出名耻于言利商业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用来交易的商品,无论是作家出书还是画家售画抑或导演拍影视剧等行为商业化,都是知识产权被社会的认可与转让。但笔者想说的是,如果将文化产品作为一种人们智慧结晶加以审视,它首先是一种心智行为,是无形的精神价值与有形的功利因素的结合物,若用价值尺度进行评判,文化产品的第一要义应在于人文价值而不是商业价值。在当下这个注重功利讲究实用的社会生态中,更应厘清文化产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黑格尔说: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动辄惟金钱至上。当下社会一些人已陷入这一生存死穴,即沉湎金钱耽于物欲,无视精神生活“有无相生”的主要属性。无论任何文化产品,就其本质而言,均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指出:“位我上者灿烂之星空,在我心者神圣之道德”,也就是说真正的文化生产或精神劳作,往往听命于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的感召与呼唤。
中外文明史表明,时代的重大变革往往在知识分子那里得以反映,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担当,也是知识分子的最高写作(或创作)目的,完全有别于当下商业利益的诱使和驱役。同时,鉴于这种动机更多是不自觉或下意识的,所以往往表现为一种“不得已”的精神状态。当知识分子的心绪心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及其人生际遇发生紧密联系时,就会不期然地生发出一种“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旷达而超迈的心境,今天我们读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苏轼、曹雪芹、鲁迅等文化先辈的著述,能够体味和感受到这种独特的思想魅力,这也是那些以媚世悦俗为特征的文化产品所无法企及的。
真正的文化产品,都具有非商性的特征,强迫文化都纳入商业化的机制,会给文化带来巨大的打击。世俗的有形的东西如果没有无形的精神来制导与净化,社会的世俗产品也不可能得以长久。如今程式化的文化产品制作,凭籍商业与传媒的力量,正在构建一种新文化强势,少数有个性的文化人,在这种力量面前日益变得难以招架,即使某些文化产品尚存一点闪光灵异之处,也被经销商狂炒一番后几乎销蚀殆尽,沦为文化商人们的盈利工具,原本具有美学价值和人文质素的文化产品经此“包装”,大都失去了应有的格调与品位。试想,如果文化产品的这种生产状态不尽快从根本上加以转变,那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将逐步被蚕食。(作者是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1、本站资源针对会员完全免费,站点中所有资源大部分为投稿作者付费教程,切勿轻易添加教程上除本站信息外的任何联系方式,谨防被割,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2、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