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5-6期,原文标题《有大白菜的一冬:寻常冬季蔬菜》,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我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起大烩菜,无论旁边经过的厨师还是服务员都忍不住问一句:“要给你添碗米饭吗?”

记者/吴丽玮

位于北京CBD的“莲花空间”素餐厅推出很多冬季家常菜肴,即便是商务宴请的客人也爱北方家常菜(连爽 摄)

英国美食作家扶霞(Fuchsia Dunlop)非常热爱中餐。1992年她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就被中国餐桌上种类繁多的蔬菜震住了。“中国人的每一顿都能吃好多种蔬菜,有很多叶子型的蔬菜我在欧洲从来没见过。而且中国的做法也太多了,新鲜的、腌的、鱼香味的等等。”扶霞说,英国的蔬菜种类不多,夏天主要是生菜、黄瓜、小胡萝卜和番茄,冬天只有韭菜、葱和土豆,基本上从来都没有绿叶菜的概念。做法也很简单,水煮或者加一点黄油,只能作为肉食的配菜,那时候她从来不觉得蔬菜好吃,“来了中国我才发现,人们吃菜并不是因为‘应该吃’,而是因为菜本身就很好吃。中国人吃肉没那么多,但每一餐一样都会觉得很满意。”

她最喜欢青笋、蒜薹、韭菜、红菜苔、白菜、蒜和大葱,一口气说出一长串自己在英国的家里如法炮制的中式菜肴:腐乳空心菜、嫩炒莲花白、蒜泥味凉拌黄瓜、油淋菜心、油渣炒包菜、雪菜炒青豆,还有鱼香茄子。

听她热情洋溢地说完,我真没法再抱怨北方的冬天蔬菜贫瘠了。

只一颗白菜,也要精细

我小时候,冬天只有白菜、土豆、胡萝卜,那时觉得,每天都吃这些真的很烦。记得有一次大人带着我出去串门,那人家住的是闹市区里的独栋小楼,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地窖,我也爬下去看,泥土味儿里混合着糗味,定睛一看里面满满的大白菜,码得整整齐齐。原来有钱人的冬天也不过如此。

无论贫富,大家冬天里就守着一棵大白菜,硬是挤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各种花样来。

最外面包裹的白菜叶片,帮子多叶子少,适合醋熘或炝炒。醋熘和炝炒都切斜刀段,热油翻炒,醋熘最要紧的是烹醋,炝炒一定要先把花椒爆香,如果加一点辣椒段的话,无论是酸酸辣辣,还是带着花椒香味的炝辣味,都跟霜打之后白菜帮里甜丝丝的味道相应和,冬季下饭,吃也吃不腻。

我家在山西,冬天里做的最多的就是大烩菜。白菜既得耐煮,又要有吸附性,能把高汤肉汁吸进去,所以最好选一颗白菜的中间部分,一半帮子一半菜叶,切成大块,每块上面帮子要带叶子,不然叶子在锅里炖完萎缩成一小坨,嚼着就没劲了。

大烩菜里的其他标配还有土豆、豆腐、宽粉条。土豆先油炸,为的是能跟其他食材的熟软度同步。鲜豆腐不如冻豆腐,细粉丝不如宽粉条,总之一句话就是能吸汤汁的食材更佳。另外还可以放香菇、木耳、腐竹、豆皮等等,但在我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放多了反而分散我与几大主角相会的注意力。山西有一种沙地山药口感很粉面,原本很适合出现在烩菜里,可惜小时候有一次去同学家吃饭,她的妈妈帮我夹菜时,一不小心把烩菜里的山药块翻了出来,刮掉了山药皮和须子,但还是有很多斑点留在山药上面,那一刻密集恐惧症都犯了,至此之后就再也无法容忍山药出现在我目所能及的所有烩菜里。

大烩菜一般都放肉,肉可以区分出日常版和节日版。日常版是快手的炒瘦肉片或者五花肉;节日版,尤其是春节版,是腊月二十几开始炸的肉丸子,或者炖的烧肉,挖一块带着已经凝固的肉冻一起入锅,再额外加高汤来炖。

被扒掉一层又一层的大白菜最后剩一个娃娃菜般大小的嫩心儿,既不适合炒也不适合炖,凉拌最好。切花刀,水泡后顶上搁山楂糕,伴着若有似无的果酱果汁一起吃,酸甜爽口。尤其是跟炸酱面最配,酱香面热糊嘴,来一口清凉的红果味爽口白菜丝,解腻。

要说白菜心的精细使用,还得聊聊川菜里的开水白菜。

邓东华师傅在上海开餐厅办高端的传统南堂包席菜,有了足够的空间继续传统川菜经典。老川菜厨师都不大喜欢社会上言必称麻辣的川菜印象,川菜四大柱讲究头菜、鸭、鱼和甜菜,哪一个都没跟麻辣直接扯上关系。再说开水白菜,何其清淡,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淡是能够跨越地域的饮食真理。

开水白菜里的白菜要等晚一点再出场。先是如梦亦如幻的“开水”环节,从大清早开始就要拿各种真材实料来吊。川菜有言,“无鸡不鲜,无鸭不香”。高汤里鸡、鸭备齐,为了香气更足还要加上火腿和排骨,小火慢慢地炖,高汤要似开非开,保持“起鱼眼泡的状态”,切记不能沸腾。就这么一直吊七八个小时,耗的是料和时间,也是人的精力。直到所有的荤料全变成不可触碰、一碰便碎的状态时,汤的味道就算基本定型,但还远远没完。想让高汤变开水,接下来是精细到无以复加的扫汤环节,也是川菜里的一道传统技法。高汤上面漂的一层油花先撇去,再将没有一丁点肥肉的猪腿肉和弹子肉打成碎茸,兑进毛汤里吸收油脂,一套下来,将表层的浮沫清理了干净。这依然没完。开水白菜的汤底要成为没有油珠、没有杂质的浅茶色,用猪肉糜扫完,还要用鸡胸肉接着扫,更多地吸去汤里的杂质。扫完之后还要醉汤。顺着纱布过滤出鸡胸肉,将鸡胸肉包好,吊着坠进汤里,就这样还需要一至两个小时,目的是让鸡胸肉的鲜味得到完全的释放,同时避免鸡茸分解之后浑了汤底。

扫汤加醉汤,前前后后加起来也要足足两个小时,师傅的精神一刻不得放松,“我站在这里就算不动,但也要一直观察它,观察汤的变化,观察肉糜和鸡茸的变化,每一刻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一不留神,清汤就可能再次变荤,那就前功尽弃了。”邓东华说,开水白菜最终的标准是“特级清汤”,“毛汤和二汤,都是烧菜用的,奶汤可以拿去烩口袋豆腐,但是清汤一定是最高标准的”。

接下来才是白菜。四川人习惯用本地的“瓢儿白”,“帮子不是完完全全的白,但叶子是绿绿的颜色”。同样是霜打之后的白菜的脆度、甜度皆好,先撕掉菜叶上的筋,既让口感更绵软,也让叶片上更多毛孔展露出来,这会更好地吸味。白菜先用高汤烫熟,讲究到烫过之后的汤便不可再用,白菜的味道也被尽情地洗刷干净。最后它就像一个盛器,浇上刚才做好的特级清汤,看起来吃的是白菜,实则是浓缩了各种精华的汤底味道。南朝时文惠太子问长期吃素的周颙,什么菜最好吃,周颙说,“春韭秋菘”,他说的菘不是一般的白菜,就是这加了高汤的白菜心,味道比吃肉还美。

这道精细的川菜因为特色鲜明,经常被美食博主拿出来做介绍,通过网络的传播,近些年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杨光就是这样一个活跃在网络上的美食视频博主,前段时间他把自己在家制作开水白菜的过程拍摄成视频发在网上,获得了百万级的点击量。他本人是一个从美国学成回来的建筑师,烹饪只是业余爱好,但因为理科生的背景,做菜讲究科学依据,一边做菜一边分析猪肉扫汤背后的化学原理,美食视频反倒拍出了理性的说服力。无论是美食视频博主还是观众,年轻人的关注证明了传统的魅力和家常菜的吸引力。

大白菜是北方人的冬季念想

北方系白菜

也许四川冬季蔬菜品种丰富,白菜算不得珍贵,它本身的滋味或许无足轻重,但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还是要为白菜作为陪衬的地位鸣个不平。

追根溯源上讲,开水白菜的汤底技法来源于鲁菜。如果我们回到鲁菜系,同样用高汤,同样用白菜,那呈现出来绝对是完全不一样的味道,足见南北方人对白菜本身的不同情感。

鲁菜里有道栗子扒白菜,也是用鸡、鸭、猪肉吊汤,不过吊的是浓汤,白菜也取白菜芯,整片捋顺后放进加了浓汤的锅里,跟加入整颗整颗的栗子肉同烧,烧时保持白菜的形状,临出锅时勾芡,盛到盘中,下面是黄绿白柔和过渡的整齐叶片,上面是深褐色油亮的栗肉。河北迁安、唐山和北京密云、怀柔的板栗都好吃,干面而甜,很能吸收菜里的浓稠酱汁,白菜则吸鲜香汤底,各自的滋味被充分保留,在此基础上又做出新的叠加,都没有失去自我。

莲花空间美蔬馆总厨赵斌熟悉天南地北的各种食材

“南北方白菜品种不同,相应的做法也不一样。”莲花空间美蔬馆总厨赵斌是素食餐饮界的名人,熟悉各种植物型食材的区域变化,能活用食材,让它们既接地气又适应高大上的餐厅标准。早年间北京人吃的白菜叫“黄金白”,样子金灿灿,现在吃的大多是河北白菜,帮子长,叶子少,块头大,但短粗。东北的白菜是另一样,叶长而多,帮子较少,特别适合腌酸菜用,把白菜烫完放凉,浸在加盐的凉白开里,用石头压着,自然发酵,时间不同,味道变化也大。南方的白菜发青,细长,于是想体会白菜帮里的甘甜味就比较困难了。

杨光老家在东北,也是冬天只能靠酸菜过活的北方小孩,别看他在视频里展现的是用西班牙火腿做开水白菜,但私底下跟厨师朋友商量的是如何把酸菜跟西餐做结合。

过冬吃的炖酸菜再常见不过了,但杨光还是能挑出一点儿技术含量来。大块五花肉冷水下锅,加香料低温慢煮大约一小时,这时肉会比较容易切。晾凉切片后,中间像还没回锅的五花那样,仍是粉的。炖肉的水过滤干净后还可以拿来炖酸菜。东北的酸菜腌大约三周到一个月。用的时候先切丝,用水冲掉多余的酸汤,小火慢慢炖上一个小时才叫好吃。“腌完的酸菜跟普通白菜不一样了,炖的时间短就会觉得硬。”最后酸菜跟白肉一起进锅煮,想象着酷寒的冬夜,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白肉炖酸菜,感觉过年的日子确实不远了。

北方人见到白菜似乎就再没办法伪装矜持。赵斌的素餐厅在东三环边的国贸商城里,正对着央视的“大裤衩”,平时来吃饭的顾客以工作餐或者商务宴请居多,本以为做的都是些清雅的菜,但从菜单上一眼望去全是让人开胃的冬季家常。

大烩菜就是店里的招牌之一,砂锅热腾腾地端上来,白菜、土豆、豆腐和粉条,炖在一起已经渐渐分不清边界,有点浓稠地交织在一起,食欲一下被就激发起来。虽然没有肉和高汤炖菜大全家常菜,但一锅大烩菜依然保持着浓郁的香气,最好吃的还是白菜,不过它们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口之内,白菜代表着清新清脆,土豆是沁入滋味的干面,豆腐软烂,粉条滑而有嚼劲,素高汤的鲜味结结实实地缠绕着它们,那味道虽没什么奇特,但足以让人暖洋洋,心里踏实,就算是在北京CBD吃商务餐的人士也不会觉得例外。

大烩菜让我上头了。

从小吃烦了吃厌了,号称这辈子再也不想吃了,没想到再次重逢炖菜大全家常菜,我忍不住大口大口吃得停不下来。旁边经过的厨师和服务员都忍不住问一句:“要给你添碗米饭吗?”

上海“大蔬无界”餐厅的炸腐衣排巧妙地用猴头菇模仿了猪排的味道(张雷 摄)

土豆丝、番茄炒蛋及其他

全国最有名的土豆来自两个地方。兰州的土豆比较沙,里面像是一颗颗特别细小的微粒组合在一起,能在嘴里感觉到微微疏松的质地。云南的土豆就会很糯,有种紫芯的土豆非常特别,可以像红薯那样蒸或烤熟,就这么空口去吃。

土豆因淀粉含量不同,会有各自的出路,有些适合炸或烤,有些适合炒,有些适合拿去炖。土豆的做法多到不能再多,以至于到了一些创意餐厅,厨师但凡用到土豆,只能靠一些稀奇的品种来制胜。土豆被人类开发得太充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说到中餐里最传统的做法,那一定是炒土豆丝了。炒土豆丝最重要的是“爽脆”二字。切丝后先过水,去掉淀粉,旺火下锅爆炒,炒出来根根分明而干脆,不粘锅,但粘汤汁,内里清爽,但外面吸附了锅里的调味料。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衍生出“醋熘”“酸辣”等几种变型做法。“醋熘”是带足汤汁的爆炒,我是山西人,当然得下足了老陈醋,让那一股浓浓的酸味蹿进鼻孔里,鼻子立马通气,土豆的香味迅速跟上扑鼻而来,而且变得分外浓郁。

赵斌师傅是北京人,但也说土豆经常离不开醋。冬天的炖菜、烩菜里少不了土豆,面面的,相当于勾了一个自然芡。出锅前要沿着锅边烹一点醋进去,目的是闻着醋味但看不到醋的影子,吃起来也不能有醋的酸味,“但醋味能增加食欲”。

“大蔬无界”餐厅主厨王红斌(张雷 摄)

按照理工科美食博主杨光的说法,面土豆里直链淀粉比较多,所以更适合炸或烤。自己在家烤出肯德基那样的薯条并不难,首先是要选好油。橄榄油,尤其是初榨橄榄油不适宜加热到高温,不适合用来煎炸,炸薯条不行,煎牛排也不好。动物性油脂、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烟点都比较高,高温后把土豆条丢进去炸,乍看上去似乎很快就炸出了金黄的色泽。杨光说,很多人都是败在了这一步上。如果只炸一次,土豆表面变焦脆了,但几分钟就会塌软下去,因为此时内部的水分还没有析出,随着水分不断散失,表皮形成了小气泡,于是就塌下去了。所以土豆条先过遍油为好,等表皮蔫了不再脆了,再重新炸,炸透为止,选对了土豆的品种,自己在家一样能做出可口的薯条来。

学会了做土豆,如果再加上一个番茄炒蛋,填饱自己的肚子应该就不在话下了。杨光在美国待了多年,习惯在番茄炒蛋里加上番茄膏,其实就是让番茄变得更有风味。番茄膏里只有番茄跟盐,比番茄酱配料简单,也更浓稠。还是先炒鸡蛋,油热后下锅,炒到半熟捞出时已有焦香味。番茄分成两部分,先下一半炒到软,接着加番茄膏一起炒,再加些高汤炖一下,最终让这部分番茄完全融化。接着再下剩余的部分,这样处理会让番茄酱汁非常的浓郁。番茄炒蛋里还是加点糖的好,和盐一样,它们会使味道变得更敏感,更容易烘托出番茄的鲜味。

承载性的蔬菜

仿荤菜里,萝卜和冬瓜是两个很重要的角色。一道素红烧肉里,冬瓜是“肥肉”,梅菜是“瘦肉”,像邓东华师傅做的素甜烧白,糯米豆沙外面用冬瓜模仿五花肉片,首先是形似,口感也比其他蔬菜更类似一些。素回锅肉和素清汤燕菜则是用萝卜来仿荤,切片是“五花肉”,切丝再勾芡口感像燕窝。

苏州人冬天一定要吃太湖萝卜。皮儿薄甜嫩,从边缘到中心都水分充足,咬口清脆,一点儿不松懈。太湖萝卜不辣,可以生吃,苏州人喜欢切丝拿葱油来拌,或者把麻油煸一煸热热地浇在上面。萝卜丝也会和大蒜叶一起烧,或者切块用荤油烧烧更香,红烧就是红汤萝卜,加了鸡汤就变成白汤萝卜,如果加熬好南瓜进去,还能变成“金汤”烩萝卜,萝卜不仅吸足了鲜美的元素,色泽也同样丰富。

像萝卜、冬瓜这样的蔬菜既容易吸味,质地又适合作为承载物,也就是所谓的“酿”。无论是萝卜还是冬瓜,半致密半疏松的质地,里面可以酿肉末、酿虾茸、酿火腿丁、酿香干贝,吃的时候先咬到外面水灵的萝卜,再吃到里面鲜香的内容,嚼头也不一样,外面很嫩,里头松软。

叶放还曾从老菜谱中找出一道“豆芽塞肉丝”,硬逼着纤瘦的豆芽也去“酿”他物。他把这道创意贡献给当地餐厅去开发,“都问,豆芽中间怎么可能塞肉丝?我跟他们说,先把豆芽烫熟,用针在里面贯穿一个洞,再把一根根火腿丝顶进去,不就成了?”半透明的豆芽中间嵌着红色,这道风雅的菜式最后只需淋一点香油即可。

不过更多的时候,豆芽是素菜里提鲜的关键物。

上海的“大蔬无界”有道素版的佛跳墙,按照闽菜的做法,从主料到辅料,也要在素食材中寻找到几十种合适的配料。在这里面尤其考验技术的就是汤底的熬制。餐厅主厨王红斌告诉我们,汤底的材料至少要配齐18种,包括玉米棒、黄芽菜、芹菜、胡萝卜、冬笋、干杏鲍菇、干松茸、干牛肝菌、干香菇、银耳、黄豆、鹰嘴豆等等。除此之外,这锅高汤还会加南瓜,以及冬季的荔浦芋头。芋头可以增加汤底的香味和厚重感,南瓜则选择两种,来自日本的南瓜,香而不甜,来自本地的南瓜,甜而不香,只有在这些食材不同特性之间取得平衡,才能熬出一锅合格的素高汤底。“素高汤一定要注意各种材料的比例,蔬菜放多了,菜本身的清香味太重,抢了整道菜的风头;菌菇放多了,汤底的颜色太深,样貌就会不好看。”在这里面,豆芽、玉米等等是蔬菜派里的提鲜之物,用以跟菌类鲜味相平衡。

但这几样菜都不是我太喜欢的,也只有偶尔的几种吃法才能让我惦记着想吃。

素版佛跳墙和海葡萄都是餐厅经典菜品(张雷 摄)

我唯一怀念的冬瓜,在我姥姥做的熬菜里。其实熬菜和烩菜的区别,我也不是很清楚,或许它就是我姥姥起的一个名字而已。熬菜里的主角是冬瓜,有了冬瓜就不会有白菜,其余的配角还在,土豆、豆腐、粉条、香菇还有或肥或瘦,或肥瘦相间的肉片、肉丸或肉块。熬菜似乎比烩菜的汤水更多一些,可能需要的时间更久一点,于是就变成熬了。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每个周日都有大家庭的聚会。全家人挤在一起要大吃一顿,那是姥姥每周最忙的一天,虽然有子女帮忙,但每次雷打不动的熬菜必须她亲自做才好吃。熬菜的食材如此平凡,但每一次都是它来压轴,也不轻易出场,做好了就在大锅里保温着,谁想吃谁去盛。大人们坐一桌,小孩们坐一桌,各种凉菜热菜上完,吃得各自开心。我跟我的表哥表姐们坐在一起,只见我表哥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吃完了,我要去盛熬菜了”。这时候我就飞快把碗里的食物扒拉到嘴里,央求他也替我捎一碗。

那时我其实不是十分爱吃熬菜。但是我的表哥表姐都喜欢吃,有时候一边吃还会一边说好听话,“奶奶做的熬菜真是太好吃了!”接着便是大人们接茬过去继续赞美,姥姥听完会安静地笑,于是我也认为我应该是喜欢吃熬菜的。

熬菜更像是一碗菜汤饭,每次放在最后,把一大家子都撑成了大胃王。呼噜呼噜吃完,最后还要把汤底全喝光,有时候觉得不过瘾,再掰几块馒头放进去,现在看来那并不怎么健康,但当时却一点都不想浪费。冬瓜是熬菜里的一个灵魂,这道菜其实就是用尽各种办法去吸汤汁,冬瓜是当之无愧的旗手,用瓜片上的一切凹凸不平牢牢地吸附着汁水,让自己变得口感丰盈。必须要先单吃几片冬瓜,才会配着其他食材一起裹挟着汤汁往嘴里吸溜。

我姥姥已经去世20年了,她做过那么多好吃的,没想到排在我心里的却是这么一道我认为并不十分美味的菜。她走了以后我就再没吃过那个味道,舅妈们曾经尝试做过几次,大家都没说,但人人都清楚那味道不对,后来索性也就没人做了。

但我特别特别想再吃一次。那时我太小,总像一个跟屁虫,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力,也没有能力去纾解姥姥去世给我造成的巨大伤痛。现在我已经完全长大了,我想再客观评价一次,熬菜到底好不好吃。也许我阅历深了,能够像长辈们一样,充分理解那平凡味道的美,也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也可以跟我的伤痛和解。我还没来得及对你好,你就离开了。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无论是想到你,还是写到你,我都不用再泪流满面了。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爱的物证:为什么偏偏是这一件,如此重要?》,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5-6期1073 爱的物证

¥30

购买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