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社会组织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对疫情后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一是社会组织务必夯实专业基础,建立核心服务能力;二是优化包括社会资本、财务资金、人力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源;三是提高在地社会组织能力;四是社会组织要与政府进行有效协作。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深圳各类社会组织在多个疫情防控领域发挥作用,是抗疫斗争中一支独特的队伍。以基金会为主体的慈善组织紧急行动,依法开展慈善募捐活动,筹集资源助力疫情防控,对湖北武汉和其他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支持;以社工机构为代表的社会服务机构直接投入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主动配合社区“两委”开展联防联控,协助做好疫情排查、环境卫生整治、居民情绪疏导等工作。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困难,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出台相关减税缓缴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一些社会组织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作出卓越的贡献,但也有社会组织在疫情中或有心无力,或举步维艰。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有些社会组织可以在危机事件来临时,迅速行动,有效发挥作用,这些组织具备了哪些特点和能力?通过了解全国各地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做法,笔者认为发挥作用的组织至少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是将危机事件中的实际需求与组织自身的专业特点有机结合。在疫情初期,各地面临着防疫物资短缺的问题,有些社会组织积极投入到筹款活动中,也有些社会组织觉得本组织没有筹款能力,疫情中也干不了什么,于是业务活动进入停滞状态。而那些真正发挥了作用的组织,无一不是找准危机中的真实需求,同时依托组织的核心专业能力开展服务。例如服务劳务工群体的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注意到,防疫物资紧缺是大家共同面对的挑战,而劳务工群体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例如在获取与识别科学的信息、隔离期及复工后的出行和生计、子女在线教育等方面,都会遭遇更多的难题。于是该组织结合过往专业经验,从信息救援、物资救援、生计救援和能力建设四方面为劳务工群体提供切实服务。再如,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作为拥有900多位企业家会员的以保护生态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在疫情初期迅速动员企业家资源,为抗疫前线提供物资援助。与此同时,大力倡导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提出了修订的十条建议;并关注疫情对环保公益行业,尤其是对草根环保公益组织生存状况的影响,支持环保类社会组织发展。由此可见,在危机事件中,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绝不只有募捐筹款,还必须聚焦本组织的宗旨使命,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在自身的业务范围内找到与危机事件需求的结合点,有效提供服务。
二是平时注重积累的社会资本。疫情来临时,一个组织能否快速动员资源,能否快速发现实际需求,能否快速找到合作对象,与组织平时是否积累了相关的能力和社会资本有关。例如前述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之所以可以迅速筹集资源,与其拥有广泛的实力雄厚的对组织认同的一批企业家会员有关;再如,疫情期间,湖北当地的一些社会组织,如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的英山人新一代商会之所以可以迅速在全县各个区域搜集信息,了解实际需求,宣传抗疫政策,是因为该组织平日与遍及本县各区域的会员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三是外地社会组织与当地组织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疫情初期,受武汉封城的影响,外地的社会组织难以进入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梳理全国各地各类社会组织在疫情中发挥作用的情况社会组织有哪些,不难看出,外地社会组织若想充分发挥作用,必然要与疫情当地组织或政府部门建立合作,由当地社会组织负责收集需求、发放物资,由外地社会组织提供物资、专业人士等支持。当地组织熟悉本地环境,可以依靠本地群众,获取本地信息,了解本地需求,将外部资源直达一线群众。反之,倘若缺少了疫情当地组织的协助,哪怕是面向当地需求的外地专业服务,也未必能顺利落地。
疫情中社会组织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对疫情后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社会组织务必夯实专业基础,建立核心服务能力。社会组织与政府相比,没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架构和强大的动员能力;与企业相比,没有足够的物资生产能力,那么在危机事件来临时,社会组织的优势是什么?是某一领域的专业服务,是对特定群体的充分了解,是筹款能力。但只有平时专业能力足够强了,才能在紧急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一家儿童阅读组织只有平时足够了解儿童,了解阅读,才有可能借用技术工具,在疫情期间开展适合孩子特点的线上阅读服务,用故事陪伴孩子们度过居家隔离的日子。因此,社会组织应立足使命,发展专业特长,有所为有所不为,深耕某一服务板块,不断提高核心能力,成为在某一地域范围内或某一领域不可替代的专业服务供给者。
优化包括社会资本、财务资金、人力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源。目前很多社会组织的日常工作经费往往是项目制的,在危机事件来临时,很难有专项经费用于突发性临时服务。社会组织在危机事件中所展现出的筹款能力,本质上反映出该组织平时的资源动员能力。该社会组织是否有广泛的会员基础,是否有一定的非限定性收入,是否有长期合作互相信任的基金会等资助方,是否有申请各类资金的经验和专业人员……这些都会影响组织能否在危机事件中灵活调动资源,以满足紧急需求。这提示社会组织,平时要拓展收入来源社会组织有哪些,避免依赖某一资金渠道;尽可能地增加非限定性收入,以提高组织发展的灵活性,降低对项目资金的依赖;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与会员、合作伙伴、政府各部门、基金会、受益者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确保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迅速获得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提高在地社会组织能力。这里说的“在地社会组织”,是指立足当地、服务当地的社会组织,范围可以从一个社区到一个县市。各级政府的公益创投、政府资助项目以及各地枢纽型社会组织、大型基金会,在给予社会组织资金资助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组织能力的培养,从整个行业生态的角度去培育在地组织,通过一整套的项目流程和工具帮助组织成长,输出项目管理经验,实现做一个项目成就一个组织的目标。
在政府合作方面,社会组织与政府的有效协作,会提高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拓展组织行动的空间。在危机事件中,各级政府无疑具有最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社会组织应该突出灵活性的优势,发挥拾遗补缺的功能,开发增量资源,满足政府统一部署下难以注意到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在疫情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组织的担当与行动,挑战和困难,成长与力量。回顾过往,思考总结,可为之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提供方向。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标题《从疫情防控看如何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1、本站资源针对会员完全免费,站点中所有资源大部分为投稿作者付费教程,切勿轻易添加教程上除本站信息外的任何联系方式,谨防被割,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2、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