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781,预计阅读时长为6min

核心信息:

1、长期来看,大概率是牛市的逻辑没变化。

2、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当下关键问题是,你能付出多少和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来换取风险奖赏(risk )?

3、对于医药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做出选择相对容易很多,因为大健康有机会的板块比比皆是,而且低调内敛,比如辅助生殖、线上医疗。

4、当下关键在于关注上市公司本身,而不是题材或者热度。有些人明知道巧克力里面包着屎也要舔一口,心想只要别舔的太使劲,就不会舔到屎。

市场仍然充满噪音,但思维模型可以让您决策效率倍增,思维模型来自终身学习。

这大概率是个牛市的判断没变,但是因为短视频时代放大了情绪,牛市从快牛变成了疯牛,通过严禁银行贷款借款入市、发改委在进行预期管理(措施低于市场预期、外媒提问回复发言有些拉胯)、主力资金以期货为引子压低大盘表现,决策层释放的信号非常明显:

赚慢钱比赚快钱重要(赚钱比赚大钱重要、工作比炒股重要

跑业务赚的多吗_现在跑什么业务赚钱_赚钱跑业务现在还赚钱吗

至于普通投资者在这种行情如何操作,市面上的文章给出了很多策略,本质只有两点:是否参与?参与什么题材?但是最终做出何种决策,基本只能基于个人能力圈。

是否参与?从目前监测的信息来看:1期货指标显示大盘还要向下。2外资还没来,他们被各路美资媒体洗脑很难转变观念。3舆情显示散户瑟瑟发抖,卖出跑路,理论上是个接筹码的好机会。4外界对周六的财政部的公布措施预期偏低,总体认为利好消费。5科技ETF替换房市作为蓄水池,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留意的观点,非常怪异新奇。6房市回暖。7美联储前期降息50BP似乎是进行一次压力测试,这年头现在跑什么业务赚钱,压力测试真是很流行。多空分歧明显,关于大盘,最后想说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但也要看自己手里拿的是小米步枪还是飞机大炮,你愿意亏多少钱迎接下一轮上涨?你有安全垫吗?

参与什么题材?因为在医疗行业,基于个人能力圈,个人简单的把股票分为医疗和非医疗。

医疗:

先来看下现状,从目前监测的板块里,医疗,特别是创新药远远跑输其他行业,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很多医疗类公司没有跑赢大盘(+8.06%),动能的下降特征非常显著。在10.2涨势如虹的港股中(+6.2%),甚至有部分创新药公司还在下跌,10.3医药公司更是领跌港股。

目前猜测的原因可能是前期创新药全产业链政策出台,以及股价表现强势,医药已提前透支利好抢跑市场。

幸运的是,医疗产业非常大,不仅仅有创新药,而且被视为唯一能穿越牛熊的行业,所以我一直不懂为啥在医药行业的人去买别的行业的股票。以下是目前监测到的几个暂时被低估、值得关注且并未明显反弹的领域:

1、辅助生殖:从市场最近的兴奋情绪来看,决策层提前释放的一些信息表明,可能很大一部分资金将用于民生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特别是支持年轻人生育的问题。注意,是生育,不是养育,前期外媒爆出的生育专项资金,二孩每个月800补贴,猜测主要是解决养育问题,或者只是烟雾弹。

2、线上医疗:消费是个无比宽泛的概念,食品饮料白酒无法代表消费,就附加值、低估程度、可持续性来说,线上医疗跌幅巨大、需求刚性、符合老龄化带来巨大增长空间的逻辑,且从笔者所在的医疗行业来看,线上医疗尤其是医疗电商有取代线上医疗营销的趋势,业务正逐步多元化和开放。

至于非医疗,有点复杂且超出能力圈,今天就不展开了。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一定要关注上市公司本身,这一点普通投资者跟专业投资者的关注点简直是天壤之别。最简单的例子是,2018年我们一听到某家劳动密集型公司进行大力裁员就会买入(普通投资者听到员工吐槽公司裁员等八卦时反而会对该公司不屑一顾),因为当年相当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业务技术升级进行成本缩减。裁员不仅降低营业成本,而且降低沟通成本,有利于企业敏捷转型,所以裁员是自然而然的事,从财务角度看明显是一个前瞻性指标。但是现在,这个指标已经不太适用。在当年的私募里,我们会基于国际局势、融资环境、政策导向、产业链位置、公司控制人基因等作为基础来选择可选投资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指标(不超过5个)现在跑什么业务赚钱,这些指标会随着大环境不断变化。

普通投资者很难关注到这些基本信息,他们无法反过来思考,市场怎么让我亏钱?这个信息信号通路怎么影响我让我做出错误的决策?

开户门槛很低,投资赚钱很难。持续关注上市公司本身,可能是唯一赚钱的秘诀。这个年头,已经不像2015年,那时选择大于努力,现在是坚持大于选择,真正的好公司会穿越时空。

愿人人都找到生命中的茅台,历久弥香。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402999666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