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感觉最近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可能是因为公众号又调整了推送规则,导致推文没有推到你们的跟前。请星标我们,或是多多给我们留言,点赞,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我偶尔会在工作日的下午去看电影,经常看到场内几乎是满员,每次碰到如此爆满的时候,我都会想,这么多人,他们难道不上班吗?为什么有时间坐在这里看电影呢?

以及,有时我会去咖啡馆移动办公,同样地,里面也坐满了打电脑的年轻人,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所以,不上班的年轻人们,都在干嘛呢?带着这种好奇心,我参加了一个关于“不上班的人在干嘛?”的聊天沙龙,这个过程实在有趣,之后我邀请几位朋友聊了聊关于不上班的日子,下面,便是她们的回答。

撰文 |

编辑|97

子泓

年龄:26岁

子泓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e人,也是一个很飒的女孩子,出门都带着折叠单车,那是她往来各处的交通工具。她形容自己是一个“斜杠青年”,因为拥有三重身份,分别是保险代理人/私厨主理人/摄影师。

● 子泓。

虽然毕业已经三年了,但是子泓几乎没有在那种需要朝九晚五、电脑前坐一天的公司里上过班。她高中便去了美国,大学里学的是摄影,留学八年后,2020年毕业回国。

最开始,子泓选择和朋友一同创业开公司,做艺术策展类的工作,但是做着做着,子泓发现,不仅是整个团队都不够成熟,对于商业模式的考虑也欠缺周到,于是没到半年,这项创业就宣告结束。

这之后她在广东家里呆了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有点迷茫。这时恰好妈妈在上海的朋友问她要不要学点什么,比如保险,有机会也可以来上海工作。子泓曾经在上海小住过,对魔都的生活挺感兴趣,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尝试一下。

● 子泓的日常生活。

2021年的春节过后,她参加培训之后觉得挺感兴趣,来到上海,就这样开始了做保险代理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交社保,但是需要早上打卡与开早会,子泓的理解是,虽然要打卡,但是不用坐班,和传统意义上的上班不一样,实际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个人创业,她形容保险代理“就像是经营连锁便利店,只需要把已成型的产品拿出来卖就行”。

私厨的工作是在这一年的九月份左右开始的,看似与保险代理没有交集,不过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有着一些关联。这似乎也是一种趋势——很多做保险行业的人,都会有另一门副业或兼职,用以拓展人脉或着更好地利用弹性的工作时间。

子泓大学时,偶尔做些创意菜,叫上留学生朋友们一同来吃饭聊天。重拾这门手艺,一方面是因为她刚来上海不久,想要和人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分享美食无疑是个很好的方式,另外,这也能帮助她拓展人脉。

对于做私厨这件事,子泓还是很认真的,开始不久,她便报名学习了上海法国蓝带的课程。尽管学费不菲,她仍觉得收获很大,尤其是对法餐的理解和菜单的设计。

● 制作私厨菜肴中的子泓。

子泓有时也会接一些摄影类的工作,就当是练练手,让手艺不生疏。她也想象着有一天,自己的保险和私厨事业都做得很好了,那么她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摄影,不需要考虑商业价值的那种。

现在的子泓,比上班的人还忙,几乎没有休息日。她的时间是这样分配的,周一到周五,早上九点去保险公司打卡+例会;下午是自由的,一般是见客户+参加一些活动;周末两天都是在做私厨,甚至周五下午就要开始备菜,有时还要挤出时间做摄影的单子。

● 子泓私房菜品。

虽然每天的行程看似密不透风,但是对于子泓来说,她是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的。一来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二来这三个职业,都是可以互相串联起来的,机会就在这中间产生;而且,在哪个职业花费时间和心思,肯定就能看到效果,这也能锻炼她规划时间和管理金钱的能力。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也让她比别人多了更多生存的可能性,因为她形容,“我不是只有‘一棵树’,而是有一小片‘树林’。”

● 虽然子泓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但她剩余时间也在与朋友相聚,好好享受生活。

这样的非主流式工作方式,她在最初也曾迷茫或焦虑,不过家里人给了她很大支持,尤其是在银行业的妈妈非常支持她做保险,而且在目前的经济下行期,做保险和私厨反而是行情看涨的,也为她带来了信心。

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她是比较满意的,偶尔会因为业绩的高低起伏而担心,其他一切都好。

会觉得累吗?子泓的回答是,因为都是喜欢的事情,所以不觉得累。

丹奇

年龄:27岁

● 丹奇。

丹奇现在的生活状态,大概会被很多人羡慕:她不上班,也不工作——她会写一些小说、剧本之类的作品,但是并不指望它们获得收益,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很难把这些事情理解为“工作”。

即便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但是丹奇每天的安排还是挺满的,她给自己规定:一周要看完一本书,每天要看一部电影,眼下还在写一本小说,时不时还会见个朋友——所以她并没有闲着。

丹奇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完全是看心情的。像是接受采访的这一天,她早上四点多就起来了,不过,也有可能,接下来一天,会凌晨一两点才睡。总的来说,她会在白天看书、写东西,晚上看电影。这样的生活状态,差不多持续了一年,丹奇用“非常喜欢”来形容这种生活方式。

有人会问,不上班,收入哪里来?丹奇在上海外环有一个房子,她把它租了出去,用房租在市中心另租了房子住,出门就是瑞金二路。有时候,她也会收到爸妈给的一些生活费。

她是上过班的——那是2018年,从美国一个大学的电影制作专业毕业后,丹奇去了北京一个做网剧的影视公司做编剧,这份工作前后做了有一个多月。

这个工作最开始谈得很好,也马上被安排作为副编剧写剧本了,丹奇也曾满怀期待。不过,开始操作时,她就觉得不太对劲,导演、编剧、制片人,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甚至互相矛盾,她和老板反映,老板说那就先写一个综合的版本吧。

● 丹奇镜头下记录的日常生活。

丹奇三天三夜没怎么睡觉,赶出来了一个自己觉得还可以的初步剧本,结果老板一句“这个拍不出来”,直接浇灭了她的热情与憧憬,也让她很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行业,其实是很难写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要么就做一个没有什么个人情感的代笔。

丹奇直接在电话里提了辞职,这份工作也没有领到工资,就结束了。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她一直在北京寻找合适的机会,“我那时还是会焦虑工作的问题,所以我会去面试,去上班,但是基本上我是坚持不过一周的”。不过,尽管遇到种种问题,丹奇觉得自己还是想做创作类的工作,因此也一直在坚持写作。

放弃上班的念头还是在这最近两年产生的,“之前对于上班这件事,还在断断续续的垂死挣扎,不过可能就是某个瞬间,就突然觉得还是不要上班了吧!”有一次,丹奇听从一些搞艺术的朋友的鼓励,把自己拍的短片放到了b站上,结果很多人留言说喜欢她的作品,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用上班以外的方式来体现自我价值。

● 丹奇的作品在b站上获得大量转赞评。

这算是促成她不上班的一个契机。这之后,丹奇感觉自己心情也变好了,做什么事情都轻松了一点,而且很重要的就是她不再焦虑了,因为不用再去和别人比了,“以前可能还会觉得,同学们都去做广告行业了,又有高薪又有作品,好像自己也应该去做,但是现在是完全不需要了”。

难得的是,丹奇的家人,还是比较理解她的。可能在最初支持她去读小众的电影专业时起,父母便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她的职业发展生涯。

不上班之后,她觉得收获最大的事情便是看了很多书,以前看不进的文学作品或者社科类的书籍也能看下去了,并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与沉淀,有了一些心灵或哲学层面的思考,而且打开了新的思路。

偶尔也会有一点担忧,像是没有社交、感觉孤独之类,这也是她选择住在市中心的理由,方便参加一些活动,以及和朋友见面。

● 丹奇用镜头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生活。

这一段时间,丹奇也慢慢理清了自己的思绪——想做新人导演或编剧,第一个剧本创作个几年其实蛮正常的上班很闲怎么搞点副业,她还是想要、也需要去累积一些写作经验,然后慢慢地去写一个长篇电影,所以她还是有“工作上”的目标。

在丹奇看来,不上班固然有种种好处,但是最大的优点,是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发现、探索自我,深入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想要实现怎样的人生。

眼下的生活,便是丹奇已经能够想象的最好的状态,“我已经感觉自己很幸运了,我希望尽可能地维持现在这种状态”。

关于未来,丹奇说自己“不怎么去想尚未发生的事情”。她是一个对生活要求不是很高的人,如果有一天,这样的生活难以再持续下去,她也可以把房子卖了,去一个生活成本比较低的地方生活。“有时我感觉到其实大家都太焦躁了,好像就一定要在上海这座大城市生活。”

丹奇现在的心态就是不焦虑,很松弛,当然,这也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磨练出来的,在她看来,哪怕不创造社会普遍认为的价值,“但是你只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我觉得就不是一事无成”。

蘑菇

年龄:25岁

蘑菇是最近才加入“不上班族”的,她在八月底从一家连锁咖啡店辞职,目前算是个自由职业者。

不上班的蘑菇也没闲着,她的一周大致是这样安排的:有两三天,她会去上海愚园路上的一家咖啡馆做兼职,那是她在喝咖啡时听说老板在招人,机缘巧合之下便有了这份part-time工作。

● 蘑菇最近在兼职的精品咖啡馆。

还有一两天,她会去中山公园做线下的手冲咖啡活动,一般是邀请一些朋友来喝喝咖啡,聊聊天,请他们在朋友圈宣传一下,算是做咖啡创业的一种尝试。

蘑菇还会在一些通告群里接一些时尚类的兼职,比如街拍或平面模特,这也会带来一些不错的收入。

剩下的时间,蘑菇便会稍微休息一下,她很喜欢运动,所以可能是去健身房锻炼,或者是打打篮球,又或是趁着下午天气好,出门去散散步。

● 不上班的时候,蘑菇会做一些线下手冲咖啡项目。

● 蘑菇的一个身份是模特,偶尔会进行一些街拍或时尚拍摄。

自从不用上班之后,蘑菇感觉生活也变得随机起来,但是她现在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比较随性的生活节奏,也能对时间进行比较合理的安排了。不过,怕父母担心,她还没有和他们说辞职的事情。

这是她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逐渐调整过来的,刚辞职的那段时间,蘑菇过得并不是很好。上一份工作很累,几乎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每天晚班上到十点半左右,回到家已是十一二点,卸下一天的疲惫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可第二天也是一如既往,日复一日,她感觉自己开始变得麻木,身体的疲惫已经使她没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了,她坚持了四个多月,发现太辛苦,加上感觉自己已经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了,便提了辞职。

一下子没有了工作,又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便成了蘑菇纠结的根源,“那段日子,往往是到了一天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就很痛苦”。

后来还是朋友提醒她说:“你要摆烂你就好好摆,不要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你索性就专心休息,好好享受不上班的时间,不要摇摆不定。”

朋友的话点醒了她,蘑菇意识到,即便是不上班,也必须要有一些明确的事情要干,不然就会感觉无聊,而且变得懒散。

● 蘑菇做义工时的生活日常。

就像是做咖啡,也是一个偶然。来上海之前,她在云南的一个咖啡庄园里做了一个月的义工,发现自己挺喜欢的,就决定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后来在上海恰好有这样一个的机会,她就留了下来。

● 蘑菇做义工时的生活日常。

所以她报了很多体验课,像是她一直很感兴趣但没机会学的舞蹈上班很闲怎么搞点副业,“我现在给自己定的方向就是去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且能长期发展又能带来一部分收入的事情。我觉得,寻找和打磨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是一生的功课。不一定是做咖啡,也可以是别的什么,可以说是从头开始吧。”

蘑菇现在的心态放得很平,“我把眼下还是当成一个积累的过程,我的人生目标不是说要赚多少钱,也不一定要追求稳定,而是希望去做一些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让自己能够呈现出最好状态的一些事情”。至于金钱方面,她是个物欲不高的人,钱够花就行。

她之前的人生也一直在探索,她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并没有从事这一行业。在去云南做义工之前,她还曾在海南的村子里住过四个月,还曾在广州待过一年。以后,蘑菇觉得自己也不一定要定居上海,而是顺其自然,可能想做什么了就会去下一个目的地。

“如果每天哪怕有一件事情你觉得做得挺值的,那么这一天也就可以了,已经是活在当下了。”这样想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因为不上班焦虑过。

这是一系列很深入的访谈,每位受访者都给出了详细的回答,可以说是解答了大部分的疑惑,也让我们知道,生活,或者人生,不只有一种模式。

可以上班,也可以不上班但工作,当然更可以不上班也不工作,因为那都是自我选择的人生。也许,当一个人能够了解并决定自己想过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值得了。

本文作者:,前时尚杂志编辑,现蛰居魔都,写过很多文字仍未觉厌倦,并对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摇滚乐迷,日本文化控,展览爱好者……烦恼是兴趣太多时间太少。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受访者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虚度时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们

公众号|视频号|微博|豆瓣|荔枝FM|小红书

搜索:好好虚度时光

商务合作/投稿:

应聘请发送“应聘”至后台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402999666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