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在带动毕节烟区百姓就业及脱贫致富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毕节,地处乌蒙山腹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凉爽宜人的气候,孕育了旖旎壮丽的自然风光,赋予了这里“洞天福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的美誉。
毕节,也是中国西部最贫困的山区之一,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贵州有句俗语:“纳威赫,去不得”,说的就是毕节以及它的三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纳雍、威宁、赫章”。
毕节,还是全国优质特色烟叶产区,雨量充沛、夏温不高、雨热同季、日照充足,为烤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这里的烟叶香味醇正、品质优良,在中式卷烟原料配方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烤烟作为毕节重要经济作物,在带动当地就业及脱贫致富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毕节市局(公司)局长(经理)彭宇自豪地说,“一直以来,我们秉承着一心为民的初心,高质量推动烟草产业发展,以产业优势带动百姓致富,这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毕节,烟草产业是如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这里的百姓,又与烤烟结下了怎样的不解之缘?带着好奇与疑惑,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盛夏时节,再到毕节,山塘清透、松树成林;青瓦白墙、木雕门窗的村舍民居坐落于黔山秀水间。由于正值烤烟生产期,穿梭其中犹如徜徉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田间地头一行行、一沟沟烟苗长势喜人,苍翠欲滴,美如画卷。
“出门在外搞副业,不如在家种烟叶”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两小时,记者来到了威宁县迤那镇。迤那,将彝族语言翻译过来就是“美丽的海子”。然而昔日的迤那却与美丽绝缘,“半年粮食都不够,有女莫嫁迤那郎”“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这虽是迤那民众对以前生活的一种自嘲,却真实反映了迤那曾经窘迫的生活状况。
“海拔高,土壤贫瘠,并不太适合农作物生长,所以产业结构单一,这边凡是适宜种烟的村子基本都种上了烤烟,凡是种了几年烟的烟农,基本都实现脱贫。”路上,毕节市局(公司)高原烟海管理区原党委委员、副主任马军向记者介绍道。
迤那镇的马开朝,是一位“铁杆烟农”,种烟已经有20年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妻子一起在田间劳作。听说记者到访,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带领大家向他的新家走去。
他所居住的威宁县迤那镇芙蓉王社区,是烟草与当地政府共同援建。清一色的两层别墅,干净的道路,农家书屋、健身房、农技服务室等一应俱全。在村中心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三三两两打着篮球,或悠闲地聊着天,一股浓郁的幸福气息扑面而来。
“开始种烟之后,日子过得稳定多了”,马开朝告诉记者。种烟前,他在外地打工,收入并不能维持日常开销,经家人劝说,他回乡开始种烟。“打工要受人管,还离家远,我在家里种烤烟,相对自由很多,收入也不低,同时还能照顾家庭。”
从马开朝家的二楼阳台向远处眺望,一望无际的烟田映入眼帘。整个迤那镇芙蓉王社区共有居民73户,全部种植烤烟,平均种植面积均在20亩以上,亩均收入4000元左右。
除了芙蓉王社区,迤那镇的合兴村、五星村、中心村也都是以种烟为主,80%~90%的村民都是烟农。只有莲花村、双营村等个别村,由于海拔太高,确实不适宜种烟,成为了“无烟村”。为了谋生,村里70%~80%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
不仅仅在迤那镇,在威宁县秀水镇也是如此。
今年是秀水镇秀水村种植大户马贤青种植烤烟的第30个年头。一提到烤烟,记者在他脸上看到了实实在在致富后的笑容:“在我们这儿,不种烤烟没什么好出路,种玉米、马铃薯虽然也挣钱,但与种烟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一亩地一年才挣几百块钱,收成不好,有时候连吃都不够。”
马贤青所在的生产组共有160户人家,只有20户没有种烟。今年他种了20亩烤烟,一年下来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对于这样的收益,他很是满意:“只要能争取到种烟计划,种啥都比不上种烟。我把种烟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现在不仅我自己种烟,也带着儿孙一起种。”
在毕节烟区,像马开朝、马贤青这样的“铁杆烟农”还有很多,烤烟种植已经成为得到当地百姓认可的一项经济效益回收快而且发展稳定的产业,拥有较高收入的烟农也成为一种非常体面的职业,他们紧紧抓住烤烟这棵“摇钱树”,让家庭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
“就全市范围内来看,烟农的收入都是较高的,而且不单是收入农村副业挣钱app学生,烟区的水电路都非常完备,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比其他农户好得多。”毕节市局(公司)纪检书记李明表示。
“‘蛋糕’做大了,大家一起尝甜头”
38岁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大银镇保旺村烟农严宏琳,被村民们称为“80后最美烟花”,如今她在村子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种了100多亩的烤烟,现在可是大老板啊”,这是村民们给她界定的新身份。
近年来,毕节市局(公司)一方面发展种烟大户,培养职业烟农,实现烟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烟农种烟收益,另一方面组建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化的服务为烟农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全市总共有21个烟农专业化合作社,组建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队,为烟农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让烟农得到真实惠,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就业机会。”市局(公司)烟叶科副科长代昌明说。
目前,毕节烟农入社率高达100%。对于“入社”后的变化,严宏琳坦言,“要是没有合作社以及这些请来的季节工帮忙,我一个妇女种100亩烤烟根本不可能。”
众所周知,烤烟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历经翻犁、起垄、移栽、施肥、打顶、采摘、烘烤等众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到了烟叶采摘、烘烤期,烟农们更是紧张和繁忙,一旦哪个环节掌握不到位,大半年的劳动付出将功亏一篑。
从开始种烤烟起,严宏琳就想着请邻里乡亲们来帮工。种烟7年来,她不但改变了自己家庭的收入状况,还带动了本村30多名村民就业创收,这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贫困户。一年的烤烟种植下来,少的收入五六千,多的达到1万余元。
在纳雍县锅圈岩乡,也有一位名副其实的烤烟家庭农场主,他就是烟农李万益,今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00亩地种植烤烟,还有150亩地种蔬菜,预计纯收入近20万元。
记者来到李万益的“农场”采访时,正值中午,赶上他和他请来的工人们吃午饭,七八个人围成一桌。“这些都是您长期聘请的工人吗?”记者问到,李万益点了点头。
随后,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农场每年解决12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8000元。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能够维持一家人一年的生计。
烤烟,不仅让烟农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在推动农村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采访中,代昌明为记者简单测算了一下,2019年,毕节市种植面积40余万亩,种烟农户2.5万户,全市烟草种植三分之二的劳作都是由农村社会劳动力来完成,测算下来带动了15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就业。
“沾了烟草的光,我在家门口上班”
走进贵州金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操作车间,各种机器轰隆隆运行作响,只见一辆辆铲车将从烟农家、毕节复烤厂等地收集而来的烟杆、烟梗、秸秆等废弃物,搬运至进料仓,随后经传送带传送至烘干炉,再通过350度高温炭化、冷却、研磨等一系列程序,大约三四个小时以后,一袋袋包装好的成品依次排开,原本看似无用的废弃物,“脱胎换骨”变成了可产生经济效益的生物炭基肥。
这间占地50亩的公司,由毕节市局(公司)发起,时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威宁泽栋烤烟专业合作社合作建成。它应用先进的科研成果与工艺,生产高品质的生物炭基肥产品,用于改良与净化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品质和增产增收,年产炭基肥达10万吨。目前,全省35万余亩的烟田都在使用他们的产品。
公司的落户、建设、运转,自然给附近百姓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这里的用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固定员工,总计40人,还有一种是季节工,每到繁忙时节,厂里会请他们来帮工,主要从事装卸烟杆、烟梗等工作。
“你现在看到车间大约有4个季节工在作业,最高峰期的时候,我们厂一天能有6~8个季节工作业,一年用工天数大约有300天,用工人数达1000多人次,一人一天是120~150元的工资。”公司总经理李相峰告诉记者。
28岁的付坤是公司的一名固定员工。来这里工作前,他还是一名背井离乡的“打工仔”,常年在黑龙江省打工,一个月虽然能挣3000多元,但是开销较大,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钱。后来得知有这样的就业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回来了。
“在外打工一年就回家一次,家里一点都顾不上。有一次我爷爷突发中风,我都没有赶回来。”回忆起以前在外漂泊的日子农村副业挣钱app学生,付坤感慨万千,“现在,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一家人挤在一起吃一顿热乎乎的晚饭,真是觉得生活特别幸福。”
有了稳定的工作后,付坤的生活逐渐步入正常的轨迹,并于今年结婚成家。“我们是沾了烟草的光,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有奔头”。
赵俊杰比付坤进公司工作还要早一些。作为贵阳中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所从事的是公司技术岗位工作,负责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整个过程的质量检测。
“我现在从事的就是本专业的工作,在家门口工作,用我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绿色发展出力,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赵俊杰告诉记者。
除了贵州金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有金沙县局(分公司)依托相关烟农专业合作社,创办了酒糟有机肥加工厂;黔西县局(分公司)指导合作社与江苏灵丰(集团)公司合作,建立了“烟用残膜回收处理中心”,均在带动当地百姓就业上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周边百姓不再为去哪儿打工而苦恼,因为公司就在家门口。
(通讯员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局)
记者观察
当前,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农民获取收入的渠道和途径有很多种,万亩稻田、蔬菜大棚、水果庄园……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惠民图正次第展现。然而在毕节,烤烟种植却是当地百姓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打开他们就业致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通过种植烤烟,烟农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依靠种烟收入,烟农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农村大学生,资助子女在城里买房、结婚。种植烤烟为烟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保障了烟农的生产生活,确保烟农衣食无忧。
除此之外,烤烟种植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就近务工,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增加了贫困村民的收入,更难能可贵的是提高了村民们劳作的积极性,让大家摒弃“坐等靠”,坚定了依靠自我辛勤劳作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信心。
大量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使留守儿童有了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妇女有了工作,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片金叶,带动一方,幸福一片”,绝对不是哗众取宠的花哨口号,烟草产业实实在在托起了毕节百姓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梦想与希望。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402999666
1、本站资源针对会员完全免费,站点中所有资源大部分为投稿作者付费教程,切勿轻易添加教程上除本站信息外的任何联系方式,谨防被割,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2、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