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青藏高原隆起,历经亿万年的吹风扬沙,使得秦岭以北阴山之南上下750千米,乌鞘岭以东直达太行山脉,东西长达一千多公里约64万平方千米的地面,形成了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它东受太平洋的影响,逐渐形成降水充足、日照强烈、气候温和的季风区,长期沉积的黄土颗粒细小疏松,富含钙铁锌镁硅等元素,积累的有机质多,适合林草生长,畜牧业、种植业随之发展起来。山丘峡谷森林茂密,到处是绿色的黄土高原上,虎狼鹿豹等生动物种类繁多,原始生态系统均衡,是人类生存发展良好的环境。
从远古到战国末,黄土高原地区地广人稀,人们从捕鱼狩猎,发展到到游牧为生,社会安定黄土高原气候类型,森林、草原养育了人类,无过度的砍伐和放牧渔猎,森林草原繁茂,高原葱绿,水土流失轻微,溪流大河水清缓行,少侵蚀和决口。
从战国到秦汉,社会发展,人口增多,群雄争霸。秦国注重耕战,集30万大军在晋陕各地屯兵开荒,建营房练武,东杀西砍,灭六国后又戍边防寇,铺直道,筑长城,凿石夯土,烧砖瓦,清草皮,砍林木,还建皇宫,修帝陵,过骄奢淫逸生活。正所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不见天日(唐·杜牧《阿房宫赋》)。连年的战乱,不断的建房和樵采,使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从60%多降至40%,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决口次数增多。
唐宋至五代,民族融合,牧业又转化为农耕,草原变为良田。社会前进,经济繁荣,建皇宫金銮殿之风涌起,林木遭殃,森林覆盖率降至30%,水土流失加剧,黄河下游决口频繁。
到明清民国,黄土高原战乱不断,国弱民贫,赋税粮款加重,人多地少,农民为生活所迫,砍树开荒,广种薄收,植被覆盖率降至10%上下,水土流失达到顶点。黄河下游兵匪猖獗,夏秋洪涝多,冬春干旱,百姓用水困难,降水不足500毫米,半干旱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秋暴雨倾盆,生态环境失衡严重。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对黄土高原进行了系统的水土保持治理。沟谷筑坝,拦土淤地,修水平梯田,陡坡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广造果林黄土高原气候类型,涵养水肥,削弱地表径流,使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大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回升到60%,水土流失量减少了4.35亿吨,冲入黄河泥沙减少300亿吨,黄河水输沙量从12亿吨减少到1.08亿吨(黄河潼关水文站2016年),保存了高原190亿吨水肥,增产粮食16亿吨,累计经济效益达12万亿元(黄委会2021年资料),恢复了良好的生态系统。黄河中下游百姓,过上无水旱灾害,粮、菜、果丰的富裕生活。
1、本站资源针对会员完全免费,站点中所有资源大部分为投稿作者付费教程,切勿轻易添加教程上除本站信息外的任何联系方式,谨防被割,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2、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