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为什么从引领者到跟风者?西贝错过了一个什么战略机会?曾经的优势在哪里?给我们什么启发?现在隐藏的特色是什么?怎么来把握这个特色?
从包头到深圳到北京,西贝的前世今生
海底捞、外婆家、西贝,是餐饮行业的三驾马车,在这3个企业中西贝的曝光度最高,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抛开早期原始积累阶段在包头的西餐厅、酒吧项目不谈,其后期经营策略大致经历过以下几个过程:
1、西贝海鲜:
贾总有海鲜情节,去深圳开海鲜失败了,然后在北京卷土重来继续做海鲜,又以失败告终,只有石家庄的海鲜项目还保留至今,生意火爆;
2、西贝莜面村:
深圳做海鲜失败后,发现乡土特色的主题餐厅很受欢迎,于是着手做西贝莜面村,考虑到北方人更能接受莜面,选址北京开店,生意火爆。在北京站稳脚跟之后,贾总做海鲜的梦想没有磨灭,又在北京做起了海鲜;
3、西贝西北民间菜:
特劳特介入,建议西贝砍掉海鲜,聚焦在莜面村上发力,考虑到莜面非主流,把西贝的这一特色界定为“西北民间菜”;
(西贝莜面村升级为西贝西北菜)
4、西贝西北菜:
通过测试调整,提出开创“西北菜”,并将其定义为“草原的牛羊肉,乡野的五谷杂粮”,进驻商业体,门店时尚化,西贝雏形诞生;
5、西贝烹羊专家:
企业发现西北菜不好开创,教育成本高,里斯公司介入,认为西北菜过于宽泛不够聚焦,重新定位为“烹羊专家”。但羊肉食材成本高客单价不易控制,特别是南北饮食差异和季节性特点,人气下滑;
6、西贝莜面村:
折腾一圈之后又回归西贝莜面村,主推莜面,在门店大力展示和主推,试图让西贝等于莜面;
7、I LOVE YOU:
顾客不认识莜面的“莜”,贾总非常苦恼。华与华公司介入,创作 的超级符号和红格子布的视觉符号,并提出“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诉求。极大的迎合了贾总的“好吃战略”,该方案得以延续至今;
8、西贝杂粮工坊:
在跟《舌尖上的中国》报道的西北美食合作之后,贾总意识到杂粮的另一种做法,在朝阳大悦城打造了西贝杂麦工坊项目,把五谷杂粮做成了糕点,并逐渐以“外卖站”的形式在西贝既有门店推广;
9、西贝快餐:
贾总认为正餐模式太重想做小吃卖什么赚钱,难以实现“开遍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愿望,着手西贝快餐项目;
10、麦香村:
将快餐项目独立出来,命名为麦香村,在北京上海各开出一家店面。整个麦香村的产品结构经历过“燕麦面”、“焖锅面”、“陕西小吃”、“大块羊肉面”几个阶段;
11、回归西贝莜面村:
之所以又转回来,一是因为麦香村毫无头绪,产品陷跟随刀小蛮半只鸡米线的尴尬境地,门店经营业绩惨淡,服务员比顾客多,二是西贝门店业绩下滑明显,后院失火;
12、西贝外卖专门店:
就在近日,西贝又通过媒体通告西贝外卖专门店开业了,就是在麦香村的基础上直接改造,用贾总的话说是做测试。然后全面复制。其中还透露出做“小西贝”模式······
这意味着,贾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透支品牌,停不下来。
由引领者到跟风者,西贝已经开始掉队!
从西北菜的开创,到餐厅的“剧场理念”,到“好食材、笨工艺”,到央视打广告,到“不好吃不要钱”······再到跟风做快餐,做小吃,做大块羊肉面,做外卖专门店······
西贝一直都是餐饮行业的风向标,引领整个中餐经营理念和品牌理念的升级换代。贾总对于西贝寄予的厚望从品牌名上可见一斑:西贝就是“贾”的上下拆分。
贾总的折腾劲儿一直被行业所仰慕,按照贾总做事的大格局和高标准,以及所具备的资源实力,非常有可能打造出一个跟海底捞相提并论的品牌,并且能在品牌层面去关联海底捞,借海底捞的势,形成餐饮行业的二元法则。
但我们遗憾的看到,西贝离海底捞越来越远:西贝的人气日渐下降,品牌势能透支厉害,而海底捞的人气却越来越高涨,品牌势能如日中天。西贝门店规模接近海底捞的1.5倍,营业额却只有海底捞的1/2。
观念不变,西贝10万+
也只是升级版沙县小吃!
问题出在哪里?
贾总需要去反思,否则西贝就没有未来!哪怕你开10万+店,也只是个升级版的沙县小吃,对手一贴过来,你就疲于应付。
你想一想,抛开商业体的独家庇护,来自深圳的爱上西北出现在你旁边,你的生意会不受影响吗?
海底捞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这么多年只做火锅,门店这么赚钱竟然不急着开店,一直蓄势,始终让市场处于高度饥饿状态······
门客三千,咨询公司都做了什么?
西贝跟特劳特合作变化最大,特劳特对西贝的贡献很多,主要有3个方面:
1、明确战略发展方向:
让西贝放弃海鲜聚焦业务爆发较快的莜面村项目;
2、梳理业务明确品类:
将西贝莜面村涵盖的特色界定为“西北菜”,并告诉顾客什么是西北菜;
3、把握趋势进商业体:
洞察到商业体渠道的兴起,建议企业进军商业体。从此,西贝作为第一批进驻商业体的企业,吃到了商业体的红利,得以在商业体这个渠道里跑马圈地,斩获品牌势能。
跟特劳特的合作,西贝把握住了关键点,抓住趋势快速做大了企业规模,建立了品牌影响力,这为后来的折腾积累了粮草和家底。
遗憾的是特劳特对贾总的影响并不彻底,贾总虽然放弃了海鲜,但一直不愿意放弃莜面村,据悉,直到提交战略研究报告的前一天,贾总还在发消息告诉项目组,自己的莜面多么好多么有特色多么健康未来可以走向全球。
可能正是因为特劳特的客观和坚持,没有迎合贾总,导致在后来落地环节贾总并没有全力以赴的去做,因为这个方案看起来实在是“太简单”了。
跟里斯公司的合作时间最短,可能是贾总为了证明自己“莜面村”的想法是对的,希望获得别人的认证。里斯从品类战略的角度为西贝做了以下事情:
1、认为西北菜太过宽泛,改西北菜为“烹羊专家”;
2、聚焦羊肉,增加羊肉产品,强化烹羊专家的身份。
贾总的本意是想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结果除了西北菜之外,又出来一个烹羊专家,造成3个方向的选择障碍症。但花了巨额咨询费得到的方案又不能不用,于是在门店进行推广。
从外部机会来看,“烹羊专家”是个好定位,因为强认知的羊肉没有被某一品牌占领,而企业的羊肉制品又卖的相对还不错。
特劳特当年在做战略的时候,有2个方向:一个是西北菜,一个是羊肉。
但根据市场竞争,考虑到企业应该也有能力把握更大的需求,故而放弃了羊肉的方向,因为西北菜就是以“草原的牛羊肉,乡野的五谷杂粮”为特色,本身就涵盖了羊肉。
里斯公司建议直接聚焦到羊肉上,但问题就出在聚焦羊肉之后大幅增加羊肉制品,客单价上涨,再加上南北消费差异(南方人不爱吃羊肉)和季节性因素(冬天好卖夏天不好卖)影响,销售额下滑明显,赶紧叫停。
跟华与华的合作时间最长,一直延续至今。为什么贾总能够与华与华合作这么久?
一方面是经过特劳特和里斯的咨询,贾总在试过2个定位门派的方案之后,可能对定位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是后者套路深,会迎合贾总的需求:
洞察到贾总的心理,出发点是“帮贾总做自以为对的事”,而不是“引导贾总做正确的事”,特别是他在贾总能够眼睛看得见的品牌形象上开展工作,做出了以下几件让贾总高兴的事情:
1、创作I LOVE YOU的超级符号,通过关联让顾客认识莜面的“莜”;
2、创作红格子布,形成鲜明的品牌视觉符号;
3、提出“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诉求;
4、策划了情人节品牌节庆——亲嘴打折节;
5、策划贾总上央视,西贝在2017年春节成为第一个登陆央视的餐饮品牌。
华与华早先是一个广告设计公司,打着战略咨询的概念卖设计。其最大的贡献是从品牌形象出发,做了红格子桌布,这让西贝有了鲜明统一的品牌形象,大家拍照发朋友圈,一看就知道是西贝,节省了大量推广费用。
但这个节省的钱在其它地方又还了回来。西贝耗资几千万登录央视春节档,说的全部是废话,一句都没记住,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品牌投放的广告,莫名其妙。
其实说了什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央视打广告这个事情本身,这是一个极大的信任状!
但问题就出在华与华创意想法太多,没有把这个上央视的事情在门店预热、宣贯、延续,而是春节刚过没几天就大力主推亲嘴打折节,当做情人节的主题品牌活动,从而贻误了大好时机。
不仅如此,登陆CCTV-1的信息也没在门店、餐具等顾客接触点上传播。可以说,这几千万丢水里了。
众说纷纭,西贝到底应该听谁的?
马云说:因为相信才看见,而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看见才相信的人是平凡的大多数。因此关键还是贾总本身,他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想“听到自己想听到”的。
其实不管西贝叫什么,西北菜也好、烹羊专家也好,只要坚持做下去,就算烹羊专家导致门店营业额下滑你也咬紧牙关坚持一段时间,都能取得成功,只不过这个成功是大是小的问题,至少比变来变去好很多!
但从战略的角度,我依然看好特劳特的方案,它显而易见,并把握住了最大的市场机会,毕竟西贝也吃到了这个方案的甜头。
这里涉及到一个战略常识:定位不仅要看品牌说了什么,更要看做了什么,做的这个是不是跟趋势和顾客的心智认知相吻合。也就是说,一个品牌的打造,最关键的是要做对关键性的战略动作。
对于西贝来讲,这个关键性战略动作就是聚焦莜面村业务追击优势,把握趋势进商业体打出品牌节奏感。
人生看似很长,但关键时刻只有那么几步,它将决定不同的命运。品牌同样如此,只要在关键时期做对关键性的几件事情,就能以逸待劳坐享其成,其本质就是借势。
但这个往往是被大家所忽略的,由于没有抓住重点,所以很多餐饮老板整天很忙却不产生任何成效。贾总就是其中的典型,正如西贝内部人士所讲:西贝拥有强大的执行力,能征善战,但企业最大的危险是贾总变幻莫测的想法,成也贾总,败也贾总。
为什么说西贝可惜了?
西贝可惜的地方,就在于错过了品牌打造的最佳时间窗口。
特劳特做完定位战略之后,由于企业明确了发力的方向,也完成了一定的积累,西贝品牌快速起势,在大的正餐品类一马当先,获得无数光环和粉丝,商业体给优惠政策,媒体免费曝光,餐饮同行考察。
它本可以借助品牌的光环去收割商业体内其它没有建立品牌的餐厅,成为商业体的霸主,抢占认知。
可在紧要关头,西贝却一直纠结于品牌后面的后缀,在到底是叫西北菜、烹羊专家还是莜面村之间纠缠不清,变来变去,这必然会牵扯企业精力,影响企业发展速度,也会扰乱顾客认知,阻碍进入心智的效率。
西贝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叫西贝!正是因为它叫西贝与其它品牌的餐厅区别开来。
西贝已经建立了品牌认知。它高档明亮的装修,干净夸张的明档烹饪菜肴、高颜值的莜面妹搓莜面的秀、热情周到的服务,都让它在哪个阶段的商业体鹤立鸡群,显得很有品牌感,像一个大牌,让人放心。
也就是说,顾客是因为西贝这个品牌名字,因为餐厅的整体形象像个大品牌才进店,而不是品牌后面的那个什么后缀。
商业体内各种后缀的有很多,从川菜到湘菜,从牛排到海鲜自助,从酸菜鱼到重庆火锅,但为什么它们没有西贝生意好了?因为它们还停留在产品层面,并没有上升到品牌经营的高度。
也正是因为西贝,商业体才掀起一阵装修潮,大家纷纷在装修上投入巨资,厨房开放做明档,把餐厅做的很时尚很酷。
至此,经过几年的模仿,差距逐渐缩小,西贝先发优势丧失。特别是商业体的遍地开花,众多品牌迎头赶上,西贝已经不再是各大商业体的香馍馍了,西贝逐渐陷入被动地位,门店人气开始下滑。
内忧外患,商业体的陷阱!
渠道进入商业体时代,餐饮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表现为商业体之间的竞争:看你能不能进入更主流的商业体,占据更有优势的位置。毕竟位置不对努力白费。
商家不够餐饮来凑,人气不足餐饮来补,导致产能过剩,每家都吃不饱。特别是新进的商家为了打开局面,通常的套路就是打折促销,特别是有些商家抱着进来打造品牌的想法不以赚钱为目的,前赴后继,乱拳打死老师傅,防不胜防。
商业体普遍同质化,没有清晰的定位,导致总是新MALL吃老MALL,你好不容易进去了,面对场内激烈的竞争,你都还没回本,旁边就开了一个新MALL,开业一做活动就把顾客吸走了,你望眼欲穿没有丝毫办法。而商业体通常的做法,就是要求大家促销打折做活动。
商业体80%的餐厅都不赚钱,西贝在这种局面下也难以独善其身。
遥想当年,西贝曾经的优势在哪里?
我时常在想,西贝当年如果不进商业体,坚守既有优势现在会怎么样?
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回顾西贝的曾经。西贝早年在城市郊区开大店,之所以选择郊区,一是租金便宜,能够支撑大店运作,二是贾总坚持西北的原生态风格,市区限制条件太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大停车场是标配,往往把门楼做的很大,有夸张的门头,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能见度(很多顾客开车来,考虑到车速,招牌小了看不见)。
品牌能见度至今为止没有人比他做的更好。在店内,西北窑洞之类的民俗齐上阵,差异化十足。
我认为这个阶段的西贝生意火,是因为它做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特色:第一个把土菜馆(西北民间菜其实就是西北土菜的意识,莜面村的“村”也能让顾客感知到)做的很高大上,做成酒楼,很有品牌感,这与菜系本身关系并不大,不管是不是叫西北菜,它都能够进入顾客心智。
因此,它的顾客以亲友聚餐和请客吃饭居多,很多人开着车从市里来,特别是周末,郊游的顾客很多,人满为患。
西贝如果延续当年的优势,不进商业体,可能不会这么快就打造出全国性品牌,但生命力可能会更长久。
因为西贝进了商业体之后,寄生在商业体的流量上,为了抢营业额,必然关注坪效、人效、餐期、餐时这些硬性经营指标,也必然导致它丢掉以前传统的优势:
餐厅变得时尚,烹饪去工匠化,采用中央工厂预制食品门店简单加热,这就导致跟其它快时尚餐厅没什么区别了,何况你的价格还比别人贵很多。
之所以不进商业体生命力会更长久,是因为你在郊区开大店,坚守传统优势,市场竞争会倒逼你想方设法的开拓顾客,为此你会想尽千方百计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这潜移默化的就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特别是进了商业体之后,纷纷开小店,没坐几个人餐厅就满了,这会误导企业以为自己品牌多强势。只有开大店,才能检验真实水平:为了让生意火爆,你必然不会掉以轻心,努力经营,这无形中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但不进商业体,意味着你要跟每个不同的房东打交道,充满着变数,还要应付各种社会潜规则,这将耗费巨大的精力。
特别是你每到一个城市这种社会关系就得从头再来,必然会影响发展速度妨碍企业做大。商业体就不一样了,商业体品牌就那么几个,招商的圈子就那么小,你只要有钱,可以瞬间铺满全国,获得了商业体的庇护,你只要把运营做好,把出品做好,其它的不用管。
不进商业体,需要很大的战略前瞻性和极强的定力。毕竟在哪个时候,街边店铺是主流业态,进商业体是出奇招。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知道现在的正道是远离商业体,去城郊才是出奇招。
曾经的西贝,给我们什么启发了?
众争之地莫往,机会在反方向!
延续西贝曾经的优势,在商业体竞争激烈的当下,去城市郊区开大店,采用传统烹饪工艺做原汁原味的土菜,将能脱颖而出打造品牌:因为商业体内的品牌都在做快时尚,做单品,依靠低价生存,品质不稳定,更难以满足吃一顿好饭的需求。
特别是现在的逆城市化心理更严重,家家户户都有车,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倾巢而出,晚上有应酬也喜欢去清净一点儿的地方吃饭,大家纷纷想吃到乡土的食材,回归食物本味儿。
这也正是西贝旗下九十九顶毡房生意比较火爆的一个原因(我们一直认为九十九顶毡房的战略比西贝莜面村清晰多了)。
把握当下,西贝现在的特色是什么?
西贝现在的特色,可以从多维度去看:
从品牌上来讲,大品牌,让人觉得有保障,就算是放添加剂,顾客也会认为它应该也是放的最少的,要不然它怎么能开那么多店铺生意都还不错了;
从品类上来讲,西北菜,大家觉得西北挺荒凉,原生态,没有过度开发,无污染,东西可能比较天然;
从产品上来讲,味型比较清淡,要么牛羊肉,要么素菜,没有太多重口味和刺激的东西,比较健康;从运营上来讲,干净明亮的明档,让人看起来都放心······
这么多特色,怎么用一句话来概括了?或者说用什么样的一句话能够创造顾客了?
它一定不是“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凡是说自己好吃的,都难以建立认知,因为每个餐厅都在这么说,没有竞争性,也没有可信度。
经长期观察,发现一个有趣儿的现象:带老人小孩来西贝吃饭的顾客越来越多,为此西贝还特意配置了很多宝宝凳,还专门研发了宝宝餐具,推出了宝宝餐食。
这个现象背后暗示了什么?只有亲人,才会更关注对方的身体,愿意为天然健康买单。
这不仅是源点人群,也是高势能人群,这种现象将能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差异化概念——最受青睐。
这个人群是商业体非常大的一个消费力量,因为商业体的消费群体,目前大致上分为5类:
1是家庭聚餐,通常会选择相对有品质而又不是太贵的餐厅;
2是朋友同事聚会,因为都是年轻人,通常选择火爆、流行的去尝试;
3是闺蜜情侣约会,并无明确指向,通常愿意选择相对安静一点的地方,也会尝试火爆流行的品牌;
4是附近白领工作餐,包括商业体工作人员,以负一楼小吃快餐消费为主,也有AA制消费正餐的;
5是简单的商务应酬,以品牌和价位为考虑指标,不能选择一个没有知名度的或者是很便宜的餐厅。
如果西贝能够意识到这个潜在的群体变化,在餐厅装修、餐桌布局、产品研发、服务设计、价格制定、营销推广等方面围绕这个敏感的群体去深挖,并把此上升到品牌战略的高度,将能产生“强生效应”(强生婴儿沐浴露,由于天然健康,大人也开始用),极大的吸引朋友同事聚会、闺蜜情侣约会、简单的商务应酬这类顾客。毕竟西贝是一个大品牌,餐厅又很有格调。
现在隐含的特色,怎么才能把握?
透过现象看本质!西贝及其背后的智囊机构需要去研究、洞察、解剖这个现象,找到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个原因与顾客的某个需求挂钩,形成鲜明的利益点,以此来指导产品研发、营销推广、装饰设计、门店选址。
那这个原因是什么?
它可能就是西贝的灵魂!也只有找到这个灵魂,西北菜才能真正做大,西贝品牌才不至于被同质化的竞争所淹没。
西贝决策层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背后的咨询公司华与华有可能意识到了,但仅仅只是把它当做众多现象中的一个现象而已,因此并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去提炼、优化、复制、放大,而是当做类似“亲个嘴打个折”众多活动中的一个月度专题活动去执行······
遗憾之极!
(本文作者刘传奇,公众号:餐饮定位周刊想做小吃卖什么赚钱,ID:)
点下图看往期精选文章
▼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402999666
1、本站资源针对会员完全免费,站点中所有资源大部分为投稿作者付费教程,切勿轻易添加教程上除本站信息外的任何联系方式,谨防被割,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2、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